岷江源地区新构造运动特征

被引:6
作者
吴小平
胡建中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关键词
新构造运动; 河流地貌; 岷江; 青藏高原东缘;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6 [新构造运动(新构造学)];
学科分类号
070904 ;
摘要
为了深入了解岷江断裂带晚新生代以来的构造活动,以岷江源地区河谷地貌、新生代盆地、夷平面为主要研究内容,研究区内新构造运动的特征。结果表明该区河谷地貌以宽谷和窄谷的交替出现为特点,源区发育三级夷平面,新构造运动强烈,地貌差异显著。该区新近纪以来主要经历了早期(5.3 Ma)伸展断陷和中期(1.8 Ma)逆冲推覆兼左行走滑及晚期(0.13 Ma)掀斜抬升演化过程。岷江源区河谷地貌的演化严格受新构造运动的影响,构造运动控制了河谷以及第四纪断陷盆地的形态,影响了河岸两侧阶地的分布、形态与结构。本区新构造运动具有南北分带型和东西向掀斜运动的不对称性等特征。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青藏高原东缘的活动构造提供了重要的地貌证据。
引用
收藏
页码:430 / 439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1]   剥蚀-沉积体系中剥蚀量与沉积通量的定量对比研究——以岷江流域为例 [J].
李勇 ;
黎兵 ;
周荣军 ;
张毅 ;
ALDensmore ;
MAEllis .
地质学报, 2007, (03) :332-343
[2]   由地震活动参数分析龙门山-岷山断裂带的现今活动习性与强震危险性 [J].
易桂喜 ;
闻学泽 ;
王思维 ;
龙锋 ;
范军 .
中国地震, 2006, (02) :117-125
[3]   青藏高原东缘活动构造 [J].
周荣军 ;
李勇 ;
Alexander L Densmore ;
Michael A Ellis ;
何玉林 ;
王凤林 ;
黎小刚 .
矿物岩石, 2006, (02) :40-51
[4]   藏北长江源地区河流地貌特征及其对新构造运动的响应 [J].
李亚林 ;
王成善 ;
王谋 ;
伊海生 ;
李勇 .
中国地质, 2006, (02) :374-382
[5]   岷江水系流域地貌特征及其构造指示意义 [J].
张会平 ;
杨农 ;
张岳桥 ;
孟晖 .
第四纪研究, 2006, (01) :126-135
[6]   岷江上游深切河谷及其对川西高原隆升的响应 [J].
张岳桥 ;
杨农 ;
孟晖 .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04) :331-339
[7]   黄河源区第四纪地质研究的新进展 [J].
程捷 ;
姜美珠 ;
昝立宏 ;
刘学清 ;
续晓璟 ;
陆平 ;
张绪教 ;
田明中 .
现代地质, 2005, (02) :239-246
[8]   夷平面研究评述 [J].
冯金良 ;
崔之久 ;
朱立平 ;
刘耕年 .
山地学报, 2005, (01) :1-13
[9]   岷山隆起边界断裂构造活动初步研究 [J].
唐文清 ;
刘宇平 ;
陈智梁 ;
张清志 ;
赵济湘 .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2004, (04) :31-34
[10]   川西高原岷江上游河流阶地初步研究 [J].
杨农 ;
张岳桥 ;
孟辉 ;
张会平 .
地质力学学报, 2003, (04) :363-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