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秦岭东部地区中生代钼、铜矿床时空分布规律、控矿因素及找矿潜力分析

被引:11
作者
代军治 [1 ,2 ]
张西社 [3 ]
鱼康平 [4 ]
王瑞廷 [1 ]
高菊生 [1 ]
任涛 [3 ]
袁海潮 [4 ]
李剑斌 [3 ]
机构
[1] 西北有色地质矿业集团有限公司
[2] 长安大学
[3] 西北有色地质勘查局七一三总队
[4] 西北有色地质勘查局七一二总队
关键词
地球化学; 钼、铜矿床; 控矿因素; 时空分布规律; 成矿潜力; 陕西东部;
D O I
10.16111/j.0258-7106.2016.04.012
中图分类号
P618.41 [铜]; P618.65 [钼];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陕西秦岭东部地区中生代钼、铜矿床成矿类型齐全,有斑岩型、斑岩-矽卡岩型、矽卡岩型、石英脉型和碳酸岩脉型。钼矿床主要分布在小秦岭地区,有向西秦岭过渡和向南秦岭延伸的趋势;铜矿床主要分布在南秦岭地区。除碳酸岩脉型钼矿床外,这些钼、铜矿床多与花岗质小岩体具有密切的成因联系,不受容矿地层的限制,成矿时代主要集中在晚三叠世—早侏罗世和晚侏罗世2个阶段,与共生岩体的成岩时代多数相同,个别相差在10 Ma内。赋矿岩体多受近EW向与NE向或NW向断裂构造交汇部位的控制,与钼矿床有关的成矿岩体显示高硅(w(Si O2)>71%)、高钾(K2O/Na2O>1)、中铁(w(TFe)=0.13%2.45%)特征,而与铜矿床有关的岩体相对低硅(70%>w(Si O2)>62%)、中钾(K2O/Na2O>0.88)、高铁(w(TFe)=1.9%4.8%)。矿石、岩体和地层的S、Pb、Sr、Nd同位素组成显示,除晚三叠世碳酸岩脉型和石英脉型钼矿的成矿物质来源于Ⅰ型富集地幔外,早侏罗世—晚白垩世斑岩-矽卡岩型及石英脉型钼、铜矿成矿物质以壳幔混源为主,但铜矿比钼矿具有更多的幔源物质。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征指示,南秦岭和北秦岭地区有形成斑岩型铜、钼矿床的有利条件,也有不利因素,不利因素导致南秦岭和北秦岭地区浅部不易形成大型斑岩铜、钼矿床,但形成小-中型铜、钼矿床的潜力大。
引用
收藏
页码:809 / 828
页数:20
相关论文
共 68 条
[1]   南秦岭宁陕地区新铺钼矿地质特征、辉钼矿Re-Os年龄及地质意义 [J].
代军治 ;
鱼康平 ;
王瑞廷 ;
袁海潮 ;
王磊 ;
张西社 ;
李剑斌 .
岩石学报, 2015, 31 (01) :189-199
[2]   斑岩铜矿床的基本特征和研究勘查新进展 [J].
毛景文 ;
罗茂澄 ;
谢桂青 ;
刘军 ;
吴胜华 .
地质学报, 2014, 88 (12) :2153-2175
[3]   北秦岭南台钼多金属矿床成矿流体和稳定同位素研究 [J].
柯昌辉 ;
王晓霞 ;
杨阳 ;
吕星球 ;
聂政融 ;
李金宝 ;
齐秋菊 ;
王顺安 .
岩石矿物学杂志, 2014, 33 (05) :859-876
[4]   东秦岭华县西沟钼矿床Re-Os同位素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J].
袁海潮 ;
王瑞廷 ;
焦建刚 ;
李伍义 ;
刘文庆 ;
谭雯 .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2014, 36 (01) :120-127
[5]   秦岭山阳-柞水矿集区150~140Ma斑岩-矽卡岩型CuMoFe(Au)矿床成矿作用研究 [J].
陈雷 ;
王宗起 ;
闫臻 ;
吴发富 ;
任涛 ;
郭延辉 .
岩石学报, 2014, 30 (02) :415-436
[6]   南秦岭山阳-柞水矿集区构造-岩浆-成矿作用 [J].
闫臻 ;
王宗起 ;
陈雷 ;
刘树文 ;
任涛 ;
徐学义 ;
王瑞廷 .
岩石学报, 2014, 30 (02) :401-414
[7]   陕西洛南县石家湾钼矿Re-Os同位素年龄及地质意义 [J].
赵海杰 ;
叶会寿 ;
李超 .
岩石矿物学杂志, 2013, 32 (01) :90-98
[8]   北秦岭南台钼多金属矿床成岩成矿年龄及锆石Hf同位素组成 [J].
柯昌辉 ;
王晓霞 ;
杨阳 ;
齐秋菊 ;
樊忠平 ;
高非 ;
王修缘 .
中国地质, 2012, 39 (06) :1562-1576
[9]   东秦岭秋树湾铜钼矿流体包裹体和稳定同位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J].
秦臻 ;
戴雪灵 ;
邓湘伟 .
矿床地质, 2012, 31 (02) :323-336
[10]   陕西柞山盆地池沟铜钼矿区含矿岩体的锆石U-Pb年龄和岩石成因 [J].
谢桂青 ;
任涛 ;
李剑斌 ;
王瑞廷 ;
夏长玲 ;
郭延辉 ;
代军治 ;
申志超 .
岩石学报, 2012, 28 (01) :1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