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纹枯病抗性及抗性遗传的初步研究

被引:10
作者
张怀琼
任正隆
机构
[1] 四川农业大学植物遗传和育种省级重点实验室!雅安
关键词
小麦纹枯病; 抗性; 抗病基因; 抗病育种;
D O I
10.13926/j.cnki.apps.1999.03.002
中图分类号
S435.121 [病害];
学科分类号
090401 ; 090402 ;
摘要
从一个多亲本的复式杂交后代中,选育了 4 个高抗纹枯病的小麦新品系,编号为 MN- 3、7、18和 19。抗病性鉴定证明,在对照品种绵阳19 病株率100% ,发病等级4~5 级的情况下,这 4 个新品系的病株率和发病等级分别在 3.65% ~6.98% 和 0~1 之间。这 4 个品系与高感纹枯病的小麦品种绵阳 19 杂交,在 F2 代群体中植株符合抗∶感= 3∶1 的分离比率,在隐性亲本的测交后代中符合 1∶1的分离比率;在这4 个品系之间的杂交后代群体中未观察到抗性的分离。试验结果指出,4 个品系均含有同一个抗小麦纹枯病的单显性抗病基因,该基因被命名为 Ses 1。本研究指出了小麦抗纹枯病育种的可能性,并为进一步研究小麦宿主和纹枯病菌原的相互关系及其遗传学提供了材料
引用
收藏
页码:199 / 202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小麦纹枯病的田间流行动态模糊聚类分析 [J].
石明旺 ;
徐明富 ;
茹正刚 ;
刘鸣涛 ;
赵启学 .
植物病理学报, 1997, (01) :24-28
[2]   江苏省小麦纹枯病发生规律与病害消长因素分析 [J].
王裕中 ;
吴志凤 ;
史建荣 ;
陈怀谷 ;
邵伯坤 .
植物保护学报, 1994, (02) :109-114
[3]   小麦纹枯病病情消长与气象因子研究 [J].
李华荣 ;
林桂芸 ;
吴帮承 ;
江浪 ;
颜思齐 .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 1993, (03) :59-63
[4]   四川省小麦纹枯病菌系研究 [J].
吴帮承 ;
颜思齐 .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 1993, (02) :31-35
[5]   江苏大麦纹枯病菌的种类、分布及致病性的研究 [J].
赵桂东 ;
李清铣 .
植物病理学报, 1993, (01) :19-24
[6]   江苏省大、小麦纹枯病病原学的初步研究 [J].
夏正俊 ;
李清铣 .
植物病理学报, 1989, (03) :9-13
[7]   小麦纹枯病抗性鉴定 [J].
肖建国 ;
李华荣 ;
林佳芸 ;
颜思齐 .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 1989, (04) :340-342
[8]   我国小麦纹枯病病原学的初步研究 [J].
陈延熙 ;
唐文华 ;
张敦华 ;
简小鹰 .
植物保护学报, 1986, (01) :39-44
[9]   禾谷类作物纹枯病研究Ⅰ:水稻、玉米、小麦纹枯病和棉花立枯病四者之间的关系 [J].
颜思齐 ;
吴帮承 ;
唐显富 ;
刘灼均 ;
江浪 .
植物病理学报, 1984, (01) :25-32
[10]  
Studies on the growth in soil and the parasitic action of certain Rhizoctonia solani isolates from wheat. Blair I D. Canadian Journal of Forest Research . 1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