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寒武纪与微生物席相关的粉砂岩岩墙——以天津蓟县古元古界串岭沟组为例

被引:21
作者
梅冥相
高金汉
孟庆芬
刘智荣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关键词
天津蓟县; 古元古界; 串岭沟组; 粉砂岩岩墙; 微生物形成的原生沉积构造;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12.2 [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在天津蓟县剖面古元古界串岭沟组下部的环潮坪相粉砂质泥页岩细粒沉积中,发育许多粉砂岩岩墙。由于该粉砂岩岩墙在层面上和层内具有特别的形态,因而对其成因具有多种解释:在层面上呈纺锤状粉砂岩裂缝以及在层内呈砂质充填管形态,从而被认为是最古老的后生动物遗迹化石;在层内呈弯弯曲曲的粉砂岩岩墙以及明显的流体化作用特点,所以又被解释为地震振荡作用形成的液化砂岩脉。显微镜下,这种岩墙具有明显的富残余有机质构成的边界,以及由粉砂颗粒相对聚集所显示出的明显的流体化作用特征;再加上与这种粉砂岩岩墙共生的沉积构造主要是皱饰构造,局部还发育变余波痕,由此表明沉积面上曾经发育过微生物席。因此,这种粉砂岩岩墙应该解释为沉积面在曾经被微生物席封闭的情况下,相对富含有机质的细粒沉积物在早期成岩作用过程中所发生的脱气作用和脱水作用的产物,最终可以归为由微生物形成的沉积构造的一种类型。
引用
收藏
页码:37 / 50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31 条
[1]   前寒武纪“臼齿状构造谜”的一些认识:来自天津蓟县剖面高于庄组的信息 [J].
梅冥相 .
古地理学报, 2007, (06) :597-610
[2]   北京十三陵地区中元古界长城系沉积相标志及沉积环境模式 [J].
宋天锐 .
古地理学报, 2007, (05) :461-472
[3]   燕辽裂陷槽中元古代古地震与古地理 [J].
乔秀夫 ;
高林志 .
古地理学报, 2007, (04) :337-352
[4]   微生物形成的原生沉积构造研究进展综述 [J].
梅冥相 ;
孟庆芬 ;
刘智荣 .
古地理学报, 2007, (04) :353-367
[5]   从席底构造到第五类原生沉积构造:沉积学中具有重要意义的概念 [J].
梅冥相 ;
高金汉 ;
孟庆芬 .
现代地质, 2006, (03) :413-422
[6]   臼齿碳酸盐岩成因探讨——以吉林-辽宁地区新元古界为例 [J].
旷红伟 ;
孟祥化 ;
葛铭 .
古地理学报, 2006, (01) :63-73
[7]   天津蓟县剖面中元古界高于庄组臼齿状构造的层序地层位置及其成因的初步研究 [J].
梅冥相 .
古地理学报, 2005, (04) :437-447
[8]   天津蓟县中新元古代沉积层序的初步研究——前寒武纪(1800~600Ma)一级层序划分及其与显生宙的一致性 [J].
梅冥相 ;
周洪瑞 ;
杜本明 ;
罗志清 .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2000, (04) :47-59
[9]   蓟县中元古界长城群串岭沟组中发现最古老的后生动物遗迹化石 [J].
刘洪福 ;
刘池洋 .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2, (03) :268-268
[10]   蓟县长城系大红峪组火山岩的单颗粒锆石U-Pb法准确定年 [J].
陆松年 ;
李惠民 .
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 1991, (01) :137-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