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区际联系的“泛长三角”范围判定

被引:13
作者
陈晓 [1 ,2 ]
陈雯 [1 ]
张蕾 [1 ,2 ]
郭垚 [1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关键词
长三角; 泛化; 区际联系; 引力模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7 [地方经济];
学科分类号
0202 ; 020202 ;
摘要
长三角泛化已是区域发展的总体趋势,但长三角泛化至何范围则是区域一体化研究的首要问题。对于"泛长三角"范围的界定,目前众多学者说法不一。客观上,区域间地域相连、人缘相亲、文化相融、经济相通、要素流动频繁、优势互补等是进行"泛长三角"区域范围界定的关键因素。因此区域范围界定应由区际间经济社会等多方面联系指标所决定。鉴于此,文章在分析"泛长三角"概念内涵及发展条件的基础上,对各省与长三角之间的各种联系指标做出了比较,同时对周边省份与长三角之间联系的发展趋势,以及部分省区与其它范围的核心区如珠三角区域、京津冀区域之间的联系作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通过引力模型,采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法对长三角与周围省区的联系强度做初步的定量比较。针对综合分析结果,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及在长三角及周边省份经济社会发展现实基础上提出"泛长三角"适度发展范围,从而为"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进程提供一定参考。
引用
收藏
页码:370 / 376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7 条
[1]   长江三角洲人口迁移空间格局、模式及启示 [J].
朱杰 .
地理科学进展, 2009, 28 (03) :353-361
[2]   泛长三角大流域经济合作区建设探讨 [J].
胡国良 .
现代商业, 2008, (32) :131-132
[3]   江浙沪主要中心城市对外经济联系的测度分析 [J].
姜海宁 ;
陆玉麒 ;
吕国庆 .
地理科学进展, 2008, (06) :82-89
[4]   抓住机遇 发挥优势——加快安徽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合作进程 [J].
孙志人 .
中国经贸, 2008, (11) :74-75
[5]   从长三角到泛长三角 [J].
杨建华 .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05) :1-7
[7]   基于重力模型的中国城市体系空间联系与层域划分 [J].
顾朝林 ;
庞海峰 .
地理研究, 2008, (01) :1-12
[8]   基于经济联系强度的乌鲁木齐都市圈空间结构研究 [J].
乔旭宁 ;
杨德刚 ;
毛汉英 ;
张小雷 ;
吴得文 ;
张豫芳 .
地理科学进展, 2007, (06) :86-95
[9]   泛长三角边界之争 [J].
王红霞 .
中国改革, 2007, (10) :41-43
[10]   区域经济联系强度的分形特征分析及其在我国西部地区的应用 [J].
张雪花 ;
郭怀成 ;
张宏伟 .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02) :245-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