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治理下农村低保政策的实践异化——基于H市M区农村的实地调查

被引:14
作者
陈锋 [1 ]
朱梦圆 [2 ]
机构
[1] 北京工业大学文法学部社会科学学院
[2]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
关键词
低保; 技术治理; 程序主义; 熟人社会; 目标管理责任制;
D O I
10.13718/j.cnki.xdsk.2019.01.005
中图分类号
F323.89 [农村社会保障、福利事业];
学科分类号
120404 ;
摘要
在精准扶贫和技术治理背景下,农村低保政策的实践日益技术化、规范化、程序化、民主化,但仍然发生异化,具体表现为"合法证明"下的欺瞒保、程序正义上的人情保、维稳目标下的治理保三种主要类型。技术治理以程序正义为基础,并无法保证实质正义,且可能异化为程序主义。熟人社会作为技术治理的社会基础,致使低保政策实践刻上关系主义的人情政治烙印,难以消除非正式治理的弊端。高压的目标管理责任制则消解了技术治理的单向性、精准性,使基层组织产生目标替代,同时诱发被治理者的机会主义行为的生产,低保因此成为乡村整体性治理的资源和手段。消除技术治理下国家政策实践的异化,要将实质正义纳入考量目标,深入践行群众路线再造乡村社会并增强治理能力,避免由于基层治理能力不足而通过国家政策资源作为统筹补充,进而导致国家政策执行的异化。
引用
收藏
页码:38 / 45+193 +193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36 条
[1]   农村贫困转型与精准扶贫实践路径探索 [J].
马洁华 .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43 (05) :46-52+190
[3]   农村低保政策实践困境的原因分析——基于桂东南富县的研究 [J].
田孟 .
荆楚学刊, 2017, 18 (01) :27-31
[4]   论农村低保救助扩大化及其执行困境 [J].
陈文琼 ;
刘建平 .
中国行政管理, 2017, (02) :85-90
[5]   “政治化执行”:村干部与农村低保办理的实践逻辑 [J].
寇浩宁 .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2017, (01) :59-67
[6]   浮动的保障线:农村低保政策的变通执行 [J].
刘圣中 ;
王晨 .
农村经济, 2016, (09) :84-90
[7]   谁在享有公共救助资源?——中国农村低保制度的瞄准效果研究 [J].
刘凤芹 ;
徐月宾 .
公共管理学报, 2016, 13 (01) :141-150+160
[8]   分利秩序与基层治理内卷化 资源输入背景下的乡村治理逻辑 [J].
陈锋 .
社会, 2015, 35 (03) :95-120
[9]   “项目进村”中的技术治理逻辑及困境分析 [J].
应小丽 ;
钱凌燕 .
行政论坛, 2015, 22 (03) :93-97
[10]   中国农村低保制度的反贫困效应研究——来自中西部五省的经验证据 [J].
韩华为 ;
徐月宾 .
经济评论, 2014, (06) :6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