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吸引物属性之辨

被引:20
作者
张进福
机构
[1] 厦门大学管理学院旅游与酒店管理系
关键词
旅游吸引物; 旅游资源; 属性; 符号; 社会建构;
D O I
10.19765/j.cnki.1002-5006.2020.02.015
中图分类号
F590 [旅游经济理论与方法];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旅游吸引物在旅游系统中扮演着基础性作用,但却面临着语义的不明和来自理论内部与旅游实践的双重挑战。文章从边界与内涵出发,借助"旅游吸引物"与"旅游资源"的比较、旅游吸引物与旅游吸引物系统的转变,剖析旅游吸引物之为吸引物的意义生成与社会建构过程,重新思考旅游吸引物之属性及其在当下旅游实践中的作用,探讨其社会建构所反映的旅游与社会的关系问题。文章认为,旅游吸引物兼具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符号属性等多重属性,吸引力特性是其本质属性;旅游吸引物属性及其社会建构有深刻的社会基础。旅游吸引物边界及其属性的理论反思,在旅游席卷全球的当下,兼具学理价值与现实意义;在火热的乡村旅游实践中,对守护乡土景观亦有特殊意涵。
引用
收藏
页码:134 / 146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68 条
[1]   故宫的雪:官方微博传播路径与旅游吸引物建构研究 [J].
周欣琪 ;
郝小斐 .
旅游学刊, 2018, 33 (10) :51-62
[2]   旅游吸引物的符号化研究 [J].
董培海 ;
李庆雷 ;
李伟 .
广西民族研究, 2016, (06) :162-169
[3]   再论旅游吸引物的法律属性 [J].
张琼 ;
张德淼 .
旅游学刊, 2016, 31 (07) :24-31
[4]   旅游吸引物的符号化与社会建构 [J].
蒋萌 .
教育文化论坛, 2016, 8 (03) :103-108
[5]   旅游符号学的理论述评和研究内容 [J].
彭丹 .
旅游科学, 2014, 28 (05) :79-94
[6]   旅游吸引物、旅游资源、旅游产品和旅游体验概念辨析 [J].
吴晋峰 .
经济管理, 2014, 36 (08) :126-136
[7]   旅游资源与旅游吸引物:含义、关系及适用性分析 [J].
徐菊凤 ;
任心慧 .
旅游学刊, 2014, 29 (07) :115-125
[8]   作为仪式的旅游 [J].
张进福 .
世界民族, 2013, (05) :41-53
[9]   旅游吸引物符号的三种形态及其研究展望 [J].
陈岗 .
旅游科学, 2013, 27 (03) :26-36
[10]   旅游已是一种朝圣 [J].
徐新建 .
旅游学刊, 2012, 27 (10) :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