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社区旅游研究进展及展望

被引:3
作者
李亚娟 [1 ,2 ,3 ]
虞虎 [4 ]
陈田 [4 ]
胡静 [1 ,2 ,3 ]
机构
[1] 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2] 中国旅游研究院武汉分院
[3] 地理过程分析与模拟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4]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关键词
民族社区旅游; 理论体系; 研究框架;
D O I
10.13959/j.issn.1003-2398.2018.02.001
中图分类号
F592.7 [地方旅游事业];
学科分类号
020202 ;
摘要
民族社区旅游是旅游地理学领域重要的研究命题,本论文梳理了国内外民族社区旅游研究成果,从概念内涵、研究脉络、重要研究内容三个方面分析了民族社区生计变迁、发展模式、空间结构、感知与主客关系、原真性、旅游赋权与恢复力等重点内容,评述了国内外研究在对象、时间、领域、内容和方法上的差异,提出了中国民族社区旅游研究的理论框架。研究认为,现有研究多从人地关系的单要素出发,对民族社区旅游发展的要素、模式、演化等方面缺乏系统研究,今后应从民族社区旅游的"人"、"地"、"人地关系地域系统"三方面的关联性出发,突破片段化、碎片化研究限制,针对中国民族社区旅游的当代形态、发展特征与变化趋势,重点关注民族社区旅游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变化、作用过程与机制、发展效应与优化管理等方面,形成"要素—结构—过程—机理—效应"集成化的研究体系,以指导未来中国民族社区旅游可持续发展。
引用
收藏
页码:1 / 10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92 条
[1]   民族村寨的保护与活化 [J].
麻国庆 .
旅游学刊, 2017, 32 (02) :5+7+6-5
[2]   国内外民族社区旅游开发模式研究 [J].
李亚娟 .
贵州社会科学, 2016, (08) :36-43
[3]  
Livelihood changes and evolution of upland ethnic communities driven by tourism: a case study in Guizhou Province, southwest China[J]. LI Ya-juan,YU Hu,CHEN Tian,HU Jing,CUI Hai-yang.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2016(07)
[4]   旅游吸引物权再考察 [J].
左冰 ;
保继刚 .
旅游学刊, 2016, 31 (07) :13-23
[5]   分配正义:旅游发展中的利益博弈与均衡 [J].
左冰 .
旅游学刊, 2016, 31 (01) :12-21
[6]   旅游社区灾害风险认知的差异性研究——以哈尼梯田两类社区为例 [J].
孙业红 ;
周洪建 ;
魏云洁 .
旅游学刊, 2015, 30 (12) :46-54
[7]   族群边界理论视角下旅游目的地东道主内部群体研究——以阳朔为例 [J].
孙九霞 ;
张蔼恒 .
旅游学刊, 2015, 30 (06) :102-110
[8]   生计方式变迁对民族旅游村寨自然环境的影响——以雨崩村为例 [J].
孙九霞 ;
刘相军 .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 37 (03) :78-85
[9]   乡村旅游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及影响机理——基于秦岭景区农户调查数据的分析 [J].
陈佳 ;
杨新军 ;
王子侨 ;
张立新 .
旅游学刊, 2015, 30 (03) :64-75
[10]   国外旅游扶贫研究进展 [J].
李会琴 ;
侯林春 ;
杨树旺 ;
J R Brent Ritchie .
人文地理, 2015, 30 (01) :2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