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媒体使用中的社会交往压力源与不持续使用意向研究

被引:54
作者
牛静 [1 ]
常明芝 [2 ]
机构
[1]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
[2] 武汉传媒学院新闻传播学院
关键词
社会交往压力; 社交媒体倦怠; 不持续使用意向; 微信朋友圈;
D O I
10.14086/j.cnki.xwycbpl.2018.06.001
中图分类号
G206 [传播理论];
学科分类号
050302 ;
摘要
随着大量陌生人成为微信联系人以及用户隐私担忧的增强,越来越多的用户对社交媒体产生倦怠情绪。为了解社交媒体倦怠的原因和带来的影响,研究以微信朋友圈为例,采用问卷调查法采集一手经验数据(N=486),从社会交往压力视角出发,基于压力源-负担-结果(SSO)框架,构建社会交往压力源、社交媒体倦怠和社交媒体不持续使用意向模型。研究发现,社交过载和信息过载压力源正向影响社交媒体倦怠,而隐私关注和消极社会比较不影响社交媒体倦怠。此外,社交过载、信息过载和隐私关注(压力源)会通过影响社交媒体倦怠(负担)进而影响社交媒体不持续使用意向(结果),社交媒体倦怠在社会交往压力源与结果之间发挥着中介作用。最后,社交媒体自我效能感也会影响社交媒体倦怠与社交媒体不持续使用意向的关系,在两者之间发挥着调节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5 / 19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26 条
[1]   倦怠视角下社交媒体用户不持续使用意愿研究 [J].
郭佳 ;
曹芬芳 .
情报科学, 2018, 36 (09) :77-81
[2]   用户隐私安全对移动社交媒体倦怠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隐私计算理论的CAC研究范式 [J].
彭丽徽 ;
李贺 ;
张艳丰 ;
洪闯 .
情报科学, 2018, 36 (09) :96-102
[3]   图书馆微信公众号不持续使用意愿研究 [J].
郭佳 ;
曹芬芳 .
数字图书馆论坛, 2018, (05) :25-31
[4]   认知负荷视角下社交媒体用户倦怠及消极使用行为研究——以微信为例 [J].
李旭 ;
刘鲁川 ;
张冰倩 .
图书馆论坛, 2018, 38 (11) :94-106
[6]   移动社交媒体倦怠行为的影响因素模型及实证研究 [J].
张艳丰 ;
李贺 ;
彭丽徽 .
现代情报, 2017, 37 (10) :36-41
[7]   社交媒体倦怠研究述评与展望 [J].
李宏 ;
李微 .
情报科学, 2017, 35 (09) :172-176
[8]   社交媒体持续使用研究:以情感响应为中介 [J].
陈昊 ;
李文立 ;
柯育龙 .
管理评论, 2016, 28 (09) :61-71
[9]   西方新闻传播学关于社交网络中隐私侵权问题的研究现状 [J].
徐敬宏 ;
张为杰 ;
李玲 .
国际新闻界, 2014, 36 (10) :146-158
[10]   自我效能感研究综述——组织行为学发展的新趋势 [J].
姚凯 .
管理学报, 2008, (03) :463-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