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情修辞”的学理渊源与机制构建

被引:22
作者
李克
朱虹宇
机构
[1] 山东大学翻译学院
关键词
“共情修辞”; 人文主义; 情感诉诸; 受众; 认同;
D O I
10.16027/j.cnki.cn31-2043/h.2021.04.007
中图分类号
H05 [写作学与修辞学];
学科分类号
030303 ; 0501 ; 050102 ;
摘要
"共情"与"修辞"之间具有深厚的学理渊源,体现于修辞人文主义、情感诉诸、受众观、认同观与"共情"的关联。对"共情"的适切调用和融合不仅是对修辞中"情感"概念的升华,更是对修辞发展之人文主义倾向的巩固。基于此,我们尝试提出"共情修辞"概念。"共情修辞"在修辞说服观与认同观的基础上产生,传统修辞的权力关系因此被人文主义表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弱化或完善,这是话语的进步,亦是通过修辞所反映出的人类社会的进步。
引用
收藏
页码:57 / 69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26 条
[1]   从“语用-辩证学派”看现代论辩理论与亚里士多德的渊源 [J].
弗朗斯H凡埃默伦 ;
秦亚勋 .
当代修辞学, 2020, (04) :36-51
[2]   语用身份与修辞人格的理论渊源及伦理之维 [J].
秦亚勋 ;
姚晓东 .
当代修辞学, 2019, (06) :83-93
[3]   修辞与昆廷·斯金纳的学术身份 [J].
李瀚铭 ;
刘亚猛 .
当代修辞学, 2019, (02) :38-44
[4]   修辞论辩与受众的本质——关于论辩中受众问题的理解 [J].
克里斯托弗廷德尔 ;
汪建峰 .
当代修辞学 , 2018, (01) :42-58
[5]   “认同”:新修辞学重要术语identification中译名辩 [J].
陈小慰 .
当代修辞学, 2017, (05) :54-62
[6]   柏拉图的修辞哲学思想 [J].
宋连胜 ;
晋伟 .
学术交流, 2017, (05) :59-63
[7]   理论与现象:当代修辞学研究的五十个问题(上) [J].
胡范铸 .
当代修辞学 , 2016, (02) :1-11
[8]   亚当·斯密的同情与修辞——共和主义传统美德的现代转型 [J].
钱辰济 .
政治思想史, 2015, 6 (01) :85-107+199
[9]   作为西方思想重塑力的修辞 [J].
黄海容 .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01) :60-68
[10]   共情的毕生发展:一个双过程的视角 [J].
黄翯青 ;
苏彦捷 .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2, 28 (04) :434-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