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光气田埋藏溶孔特征及识别标志

被引:15
作者
管宏林
王恕一
蒋小琼
机构
[1] 中国石化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
关键词
普光气田; 晚二叠世; 早三叠世; 埋藏溶孔; 岩心分析; 孔隙成因; 孔隙类型; 识别标志;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普光气田上二叠统长兴组和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储层的储集空间以次生溶孔为主,主要为晶间溶孔、粒内溶孔和粒间溶孔。埋藏溶孔是储层主要或重要的储集空间,识别埋藏溶孔是研究埋藏环境溶蚀作用机制及其对储层贡献大小的关键。基于岩心样品的岩矿测试资料,从典型井分析入手,对普光气田长兴组和飞仙关组礁、滩相碳酸盐岩储层进行了成岩作用研究,确定埋藏溶蚀作用在成岩序列中的位置,借助其他成岩作用判断埋藏溶蚀作用特征及识别标志。结果表明:这些溶蚀孔隙都形成于埋藏环境,溶孔大致分为两期,早期溶孔中有沥青呈衬边状或球状产出,晚期溶孔中无沥青充填,孔隙中异常干净;两期溶孔中充填矿物的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也截然不同,分别为111~155℃和超过176℃。这些埋藏溶孔可以根据成岩序列进行识别,进而总结出6条识别标志,用于研究埋藏溶蚀作用对普光气田长兴组—飞仙关组储层的影响和贡献。
引用
收藏
页码:31 / 34+128 +128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溶蚀在川东北飞仙关组储层演化中的意义 [J].
曾德铭 ;
王兴志 ;
王思仪 .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 2007, (01) :15-18+138
[2]   川东北部飞仙关组鲕滩气藏的发现及气藏特征 [J].
沈平 ;
赵佐安 ;
曾云贤 ;
杨雨 .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 2007, (01) :1-4+137
[3]   川东北飞仙关组优质储层形成研究 [J].
何莹 ;
郭旭升 ;
张克银 ;
赵勋 ;
边树涛 ;
周文英 .
天然气工业, 2007, (01) :12-16+146
[4]   四川盆地普光大型气藏基本特征及成藏富集规律 [J].
马永生 ;
蔡勋育 ;
李国雄 .
地质学报, 2005, (06) :858-865
[5]   川东北地区普光气田长兴—飞仙关气藏成藏模式与成藏过程 [J].
马永生 ;
傅强 ;
郭彤楼 ;
杨凤丽 ;
周祖翼 .
石油实验地质, 2005, (05) :35-41
[6]   川东北普光气田飞仙关组鲕滩储集层预测 [J].
马永生 ;
郭旭升 ;
凡睿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5, (04) :60-64
[7]   川东北飞仙关组鲕粒滩储层特征研究 [J].
苏立萍 ;
罗平 ;
罗忠 ;
胡社荣 ;
刘柳红 ;
胡罡 .
天然气工业, 2005, (06) :14-17+166
[8]   普光气田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储层特征 [J].
蔡勋育 ;
马永生 ;
李国雄 ;
黄仁春 .
石油天然气学报(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2005, (01) :43-45
[9]   川东北罗家寨气田下三叠统飞仙关组鲕粒滩成岩作用 [J].
苏立萍 ;
罗平 ;
胡社荣 ;
罗忠 ;
刘柳红 ;
房小荣 .
古地理学报, 2004, (02) :182-190
[10]   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下奥陶统碳酸盐岩的深埋溶蚀作用及其对储集体的影响 [J].
王恕一 ;
陈强路 ;
马红强 ;
不详 .
石油实验地质 , 2003, (S1) :557-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