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夏季黄河口及其邻近水域网采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

被引:25
作者
刘晓彤 [1 ]
刘光兴 [1 ,2 ]
机构
[1] 中国海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2]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环境与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黄河口; 调水调沙; 浮游植物; 群落结构;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48.8 [水生植物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为了研究黄河调水调沙对黄河口及其邻近水域浮游植物群落的影响,于2009年7月黄河第九次调水调沙后对黄河口及其邻近水域的浮游植物进行了调查。利用网采浮游植物样品研究了该水域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丰度分布、优势种以及生物多样性,结果表明调查水域共鉴定出浮游植物29属53种,隶属于硅藻门、甲藻门、蓝藻门、金藻门和绿藻门,其中硅藻43种,甲藻6种,还有少数浮游植物属于蓝藻门、金藻门和绿藻门;浮游植物细胞丰度为0.96×104~76.32×104个/m3,平均丰度为21.23×104个/m3;主要优势种类有念珠藻(Nostocaceae)、八幅辐环藻(Actinocyclus oc-tonarius)、佛氏海线藻(Thalassionema frauenfeldii)和卡氏角毛藻(Chaetoceros castracanei)等;调水调沙引起的黄河径流量的增加对黄河口及其邻近水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显著。该研究揭示了特定时期黄河口及其邻近水域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并丰富了该水域浮游植物群落的基础资料,为深入探讨河口环境变化对浮游植物群落的影响提供了重要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153 / 162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珠江口浮游植物生物多样性变化趋势.[D].刘凯然.大连海事大学.2008, 08
[2]  
黄河入海径流量变化对河口及邻近海域生态环境影响研究.[D].马媛.中国海洋大学.2006, 02
[3]   黄河口附近海域浮游植物种群变化 [J].
张继民 ;
刘霜 ;
张琦 ;
李钦亮 .
海洋环境科学, 2010, 29 (06) :834-837
[4]   黄河调水调沙期间黄河入海水沙的扩散与通量 [J].
毕乃双 ;
杨作升 ;
王厚杰 ;
范德江 ;
季有俊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10, (02) :27-34
[5]   2006年秋季长江口及其邻近水域浮游植物群集 [J].
赵冉 ;
孙军 ;
白洁 .
海洋科学, 2010, (04) :32-39
[6]   2000—2005年莱州湾盐度的变化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J].
赵鹏 ;
江文胜 ;
毛新燕 ;
高会旺 ;
郭新宇 .
海洋与湖沼, 2010, 41 (01) :12-23
[7]   珠江河口咸潮期间浮游植物的群落特征 [J].
李开枝 ;
黄良民 ;
张建林 ;
尹健强 ;
罗琳 .
热带海洋学报, 2010, 29 (01) :62-68
[8]   黄河口附近海域营养盐特征及富营养化程度评价 [J].
张继民 ;
刘霜 ;
张琦 ;
刘一霆 .
海洋通报, 2008, (05) :65-72
[9]   长江口及邻近海域夏季浮游植物分布现状与变化趋势 [J].
王云龙 ;
袁骐 ;
沈新强 .
海洋环境科学, 2008, (02) :169-172
[10]   黄河口及邻近海域溶解态无机磷、有机磷、总磷的分布研究 [J].
张欣泉 ;
邓春梅 ;
魏伟 ;
陈洪涛 ;
米铁柱 ;
于志刚 .
环境科学学报, 2007, (04) :660-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