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陆内造山作用和陆内造山带

被引:11
作者
杨志华
李勇
苏生瑞
周义
机构
[1] 长安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2] 长安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陕西西安
[3] 陕西西安
关键词
大陆造山带; 陆内造山作用; 陆内造山带; 板块构造; 抽拉构造; 中国;
D O I
10.19719/j.cnki.1001-6872.2001.03.026
中图分类号
P542.2 [];
学科分类号
070904 ;
摘要
中国大陆造山带按属性特征可以划分为三种类型和三个发展阶段 ,板块构造体制下的洋盆或过渡性洋盆转化造山带以后的板内沉积盆地与造山带的转化 ,是中国大陆岩石圈划时代的造山作用 ,形成最重要的造山带 ,那种只把造山带限制在洋盆俯冲碰撞阶段与中国造山带的实际相差甚远
引用
收藏
页码:169 / 172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大陆造山带盆-山转换的类型及阶段──以秦岭造山带为例 [J].
杨志华 ;
张传林 ;
朱立华 ;
邓亚婷 .
地学前缘, 1999, (04) :273-282
[2]   论全球性中-新生代陆内造山作用与造山带 [J].
崔盛芹 .
地学前缘, 1999, (04) :283-293
[3]   初论板内造山带 [J].
张长厚 .
地学前缘, 1999, (04) :295-308
[5]   秦岭造山带结构与演化若干问题的再认识 [J].
杨志华 ;
李勇 ;
邓亚婷 .
高校地质学报, 1999, (02) :2-17
[6]   论碰撞造山带的分类附视频 [J].
李继亮 ;
孙枢 ;
郝杰 ;
陈海泓 ;
侯泉林 ;
肖文交 .
地质科学, 1999, (02) :4-13
[7]   论造山作用和造山带 [J].
杨巍然 .
地质论评, 1999, (01) :10-14
[8]   秦岭造山带南北向构造及有关问题的讨论 [J].
杨志华 .
地质论评, 1997, (01) :10-16
[9]   秦岭造山带的构造格架和构造单位新划分 [J].
杨志华 .
地质科技情报, 1996, (03) :44-49
[10]   盆山转换和当代盆地分析中的新问题 [J].
许效松 ;
徐强 .
岩相古地理, 1996, 16 (02) :2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