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34 条
论盗窃财产性利益
被引:110
作者:
张明楷
机构:
[1] 清华大学法学院
来源:
关键词:
盗窃罪;
财产性利益;
行为特征;
行为对象;
数额计算;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4.35 [侵犯财产罪];
学科分类号:
030104 ;
摘要:
德国、日本等国刑法明确区分了财物与财产性利益,我国刑法未作此区分,故不能按照德国、日本的刑法规定确定我国刑法中的财物的外延;在我国刑法中,财物应当包括财产性利益;盗窃罪的对象既可以是财物,也可以是财产性利益。但是,"盗窃"以行为人将他人占有或享有的财产性利益转移为自己或者第三者占有或者享有为前提。盗用他人交通工具或者盗窃欠条的,成立对交通工具或者欠条的盗窃,而不是对财产性利益的盗窃。由于非法占有目的的对象包括对财物本身的占有以及对财物所蕴含的经济价值的占有,所以,对于盗用他人交通工具或者盗窃欠条的行为,可以按行为人所取得的经济价值计算盗窃数额。对于侵害他人不动产的案件,需要区分行为对象是不动产本身还是不动产的产权,进而确定侵害行为的性质。
引用
收藏
页码:1405 / 1442
页数:38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