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状式条例》研究

被引:17
作者
邓建鹏
机构
[1] 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清代; 地方法规; 诉讼法; 《状式条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9 [中国法制史]; K249 [清前期(1616~1840年)];
学科分类号
030102 ; 0602 ;
摘要
作为清朝最重要的地方诉讼规则,各地衙门颁行的《状式条例》被印制于状纸之末,重点约束案件当事人审前的各种诉讼行为,包括:远年旧案不得起诉;无证据的案件不予受理;限制老幼妇女等人的诉讼资格;限定状纸书写形式、字数及案情叙述方式等等。《大清律例》主要是关于定罪量刑的实体法,清廷修例大都是针对某一刑事案件定罪量刑产生的实体法补充条款。因此,融汇了历代法律的传统与统治者意志的《状式条例》未能成为国家法典的一部分。这种具有"案件受理规则"特征的《状式条例》致力于实现官方对诉讼秩序的控制,其核心内容大同小异,部分弥补了国家法典涉及规范诉讼的条文甚为零散和简陋的状况。它成为清朝当事人人所必知、影响至广的"诉讼法"。
引用
收藏
页码:1 / 12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30 条
[1]   清朝诉讼代理制度研究 [J].
邓建鹏 .
法制与社会发展, 2009, 15 (03) :94-105
[2]   清朝官代书制度研究 [J].
邓建鹏 .
政法论坛, 2008, (06) :123-137
[3]   伦理与真实之间 清代证据规则的选择 [J].
蒋铁初 .
中外法学, 2008, (05) :671-685
[4]   从“状式条例”看清代对书状的要求 [J].
李艳君 .
保定学院学报, 2008, (03) :23-27
[5]   “歇家”介入司法领域的原因和方式 [J].
胡铁球 .
社会科学, 2008, (05) :174-183+192
[6]   清代抱告制度考论 [J].
徐忠明 ;
姚志伟 .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8, (02) :143-157+209
[8]   清代江南地区民间的健讼问题——以地方志为中心的考察 [J].
侯欣一 .
法学研究, 2006, (04) :150-160
[9]  
刘衡官箴思想研究.[D].张德军.中国政法大学.2002, 01
[10]  
情感、循吏与明清时期司法实践.[M].徐忠明; 著.上海三联书店.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