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渗透率岩石润湿性对驱油效率的影响

被引:13
作者
吴天江 [1 ]
李华斌 [2 ]
刘建东 [3 ]
机构
[1]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第三采油厂
[2]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3] 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公司陆梁油田作业区
关键词
润湿性; 润湿角; 复合驱油效率; 毛细管压力; 低渗透岩石;
D O I
10.13673/j.cnki.cn37-1359/te.2009.05.013
中图分类号
TE357.4 [];
学科分类号
082002 ;
摘要
在岩心渗透率小于10.0×10-3μm2的条件下改变岩石润湿性开展岩心驱油实验,当润湿接触角分别为6°,46°,84°和164°时,对应水驱采收率平均值分别为6.73%,8.80%,8.17%和2.96%。复合驱提高采收率幅度随润湿性由强亲油到强亲水变化而逐渐提高,强亲水时比水驱平均提高采收率高10%。实验得出了水相润湿角与复合驱提高采收率平均值之间呈直线关系。流度比和毛细管压力是低渗透岩心润湿性影响驱油效率的主要因素。岩石孔喉半径越小产生的毛细管压力越大。强亲油性岩石孔壁对原油的强附着力使低界面张力体系不能完全活化残余油,因此驱油效率较低;亲水性增强时驱油效率逐渐提高。应用复合体系活化特低渗透孔隙介质残余油时应考虑岩石的润湿性。
引用
收藏
页码:66 / 68+75+115 +75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润湿性及其演变对油藏采收率的影响 [J].
彭珏 ;
康毅力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8, (01) :72-76+116
[2]   低渗透均质油层超低界面张力体系驱替毛管数的研究 [J].
陈涛平 ;
刘金山 ;
刘继军 .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05) :33-36+126
[3]   油层润湿性反转的特点与影响因素 [J].
姚凤英 ;
姚同玉 ;
李继山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7, (04) :76-78+116
[4]   岩心渗透率对复合驱油效率影响的实验研究 [J].
李华斌 .
油田化学, 2007, (01) :67-69+96
[5]   亲油岩石壁面残余油膜的微观驱替机理 [J].
张立娟 ;
岳湘安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7, (01) :79-82+85+108
[6]   油层润湿性研究现状及对采收率的影响 [J].
陈蓉 ;
曲志浩 ;
赵阳 .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2001, (05) :51-56
[7]   润湿性对采收率及相对渗透率的影响 [J].
刘中云 ;
曾庆辉 ;
唐周怀 ;
张公社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0, (02) :148-150
[8]   大庆油田萨中西部三元复合驱矿场试验研究 [J].
李华斌 ;
李洪富 ;
杨振宇 ;
叶中桂 ;
程杰成 .
油气采收率技术, 1999, (02) :22-26+31+4
[9]   大庆油田三元复合驱驱油机理研究 [J].
杨清彦 ;
宫文超 ;
贾忠伟 .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1999, (03) :26-28+55
[10]   油藏岩石润湿性对注水过程中驱油效率的影响 [J].
鄢捷年 .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8, (03) :46-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