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对原油裂解气组成及碳同位素组成的影响

被引:6
作者
尹琴 [1 ,2 ]
宋之光 [1 ]
刘金钟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 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 研究生院
关键词
硫; 碳同位素; 原油裂解气; 封闭金管-高压釜体系; 原油裂解模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应用封闭金管-高压釜体系,对取自新疆塔里木轮古地区基本不含硫的轮古原油样品、原油加元素硫以及原油加正丙硫醇组合分别进行系列性热模拟实验;通过对比各个系列的产物产率特征及碳同位素组成特征,研究硫对原油裂解产物及烃类气体碳同位素组成的影响。结果显示,无论是硫元素还是有机硫化合物的加入,总体上轻微抑制了甲烷等烃类气体的生成,并促使H2和CO2等非烃类气体产量的增加;同时,加入的元素碗与有机硫化合物的量对反应产物的组成也有明显的影响。硫的加入对烃类气体碳同位素组成影响显著,使低温阶段生成的烃类气体碳同位素变重;尤以有机硫化合物的影响最为显著,与原油本身裂解烃类气体碳同位素相比,其对甲烷碳同位素的影响差值高达7‰,而对乙烷及丙烷碳同位素组成的影响差值也达到5‰。此外,硫对原油裂解产物组成的影响明显与硫元素的化学状态有关,有机硫化合物参与裂解反应的机理与元素硫明显不同。
引用
收藏
页码:309 / 314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矿物对原油裂解影响的实验研究 [J].
姜兰兰 ;
潘长春 ;
刘金钟 .
地球化学, 2009, 38 (02) :165-173
[2]   原油裂解成气反应机理、介质影响因素与判识评价 [J].
郭利果 ;
田辉 ;
靳永斌 ;
甘华军 ;
肖贤明 .
地球化学, 2008, (05) :499-511
[3]   TSR促进原油裂解成气:模拟实验证据 [J].
张水昌 ;
帅燕华 ;
朱光有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8, (03) :307-311
[4]   典型有机硫化合物热演化的加水热解实验研究 [J].
宋之光 ;
王茂春 ;
刘祖发 .
地球化学, 2007, (03) :247-252
[5]   热化学硫酸盐还原作用对碳酸盐岩气藏的化学改造——以川东北地区长兴组—飞仙关组气藏为例 [J].
杜春国 ;
郝芳 ;
邹华耀 ;
张俊 ;
朱扬明 ;
王存武 .
地质学报, 2007, (01) :119-126
[6]   塔中地区古生界热化学硫酸盐还原作用与原油中硫的成因 [J].
蔡春芳 ;
邬光辉 ;
李开开 ;
陈利新 ;
李梅 ;
李宏涛 .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007, (01) :44-48
[7]   原油裂解成气动力学模拟及其意义 [J].
田辉 ;
王招明 ;
肖中尧 ;
李贤庆 ;
肖贤明 .
科学通报, 2006, (15) :1821-1827
[8]   硫对甲烷碳同位素分馏的影响 [J].
雷天柱 ;
张更新 ;
邱军利 ;
夏燕青 ;
南青云 .
石油实验地质, 2006, (02) :173-176+181
[9]   硫在干酪根裂解生烃中的作用 [J].
秦艳 ;
彭平安 ;
于赤灵 ;
刘金钟 .
科学通报, 2004, (S1) :9-16
[10]   有机油气形成的影响因素——模拟实验的研究进展 [J].
陈晋阳 ;
张红 ;
肖万生 ;
翁克难 ;
郑海飞 ;
曾贻善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4, (03) :247-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