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pH沉淀法检测茶叶中的结合咖啡碱

被引:5
作者
宋爽 [1 ,2 ,3 ]
黄业伟 [1 ,2 ,3 ]
王宣军 [2 ,3 ]
于海双 [2 ,3 ]
方崇业 [2 ,3 ]
盛军 [2 ,3 ]
郝淑美 [4 ]
机构
[1] 吉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2] 云南农业大学普洱茶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3] 云南省茶深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4] 云南大学
关键词
低pH沉淀法; 茶; 结合咖啡碱;
D O I
10.13305/j.cnki.jts.2013.04.005
中图分类号
TS272 [茶];
学科分类号
090203 ;
摘要
探讨了低pH沉淀法检测茶叶中结合咖啡碱的可行性和优势,旨在为更精确地定量茶叶中的咖啡碱提供理论参考。研究以绿茶水提物、红茶水提物和普洱茶(熟茶)水提物为材料,应用低pH沉淀法检测了试样中的结合咖啡碱含量,并结合氯仿萃取法对检测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低pH沉淀法能够准确、简便地检测茶叶中的结合咖啡碱,其中普洱茶(熟茶)水提物中的结合咖啡碱含量最高(含2.59%),而绿茶和红茶水提物中只有极少量的咖啡碱为结合态(含量分别为0.04%和0.07%)。
引用
收藏
页码:322 / 326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 [1] 咖啡碱的生理功能及其作用机制
    吴命燕
    范方媛
    梁月荣
    郑新强
    陆建良
    [J]. 茶叶科学, 2010, 30 (04) : 235 - 242
  • [2] 云南晒青毛茶HPLC指纹图谱的研究
    宁井铭
    张正竹
    谷勋刚
    宛晓春
    孙文通
    [J].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09, 35 (09) : 36 - 40
  • [3] 低咖啡碱茶的研究进展
    赵卉
    杜晓
    [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08, (04) : 564 - 568
  • [4] 茶饮料冷后浑的解决途径探讨
    杨红
    汪志君
    张凌云
    [J]. 现代食品科技, 2006, (02) : 243 - 246
  • [5] 咖啡因改善糖尿病大鼠膀胱功能的观察
    易超然
    卫中庆
    邓湘蕾
    田成功
    孙则禹
    李新荣
    [J]. 中国糖尿病杂志, 2006, (02) : 144 - 145
  • [6] 茶饮料冷后浑机理研究进展
    杨红
    汪志君
    张凌云
    [J]. 福建茶叶, 2005, (01) : 12 - 15
  • [7] 茶饮料沉淀的成因及解决措施
    苗爱清
    伍锡岳
    庞式
    [J]. 广东农业科学, 2001, (03) : 13 - 15
  • [8] 氯仿萃取咖啡因过程研究
    胡熙恩,戴为智,王学军,郭志俊,廖宝强,白润生
    [J].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5, (03) : 13 - 19
  • [9] Anti-obesity effects of epigallocatechin-3-gallate, orange peel extract, black tea extract, caffeine and their combinations in a mouse model
    Huang, Yu-Wen
    Liu, Yue
    Dushenkov, Slauik
    Ho, Chi-Tang
    Huang, Mou-Tuan
    [J]. JOURNAL OF FUNCTIONAL FOODS, 2009, 1 (03) : 304 - 310
  • [10] The effects of caffeine administration on the early stage of bone healing and bone density.[J].Poliana Mendes Duarte;Marcelo Rocha Marques;Joyce Pinho Bezerra;Marta Ferreira Bastos.Archives of Oral Biology.2009,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