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状态高寒草原主要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的变化

被引:20
作者
蔡晓布 [1 ]
彭岳林 [2 ]
于宝政 [1 ]
刘合满 [1 ]
机构
[1] 西藏农牧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
[2] 西藏农牧学院植物科学学院
关键词
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 土壤微生物; 纤维素分解酶活性; 高寒草原; 藏北高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4.1 [土壤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对藏北高原正常、轻度和严重退化高寒草原表层(0~10 cm)、亚表层(10~20 cm)活性有机碳(Active soil organic carbon,ASOC)主要组分变化,以及土壤微生物对ASOC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易氧化有机碳(Readily oxidizable organic carbon,ROC)、微生物生物量碳(Microbial biomass carbon,MBC)、轻组有机碳(Light fraction organic carbon,LFOC)和水溶性有机碳(Water-soluble organic carbon,WSOC)对土壤环境变化的敏感度显著不同,平均分配比率分别为11.10%、0.57%、0.04%和0.03%,高原寒旱环境对WSOC、LFOC的形成与积累极为不利。(2)不同状态高寒草原亚表层ASOC各组分含量均显著高于表层;与正常草原ASOC各组分含量相比,退化草原表层、亚表层分呈小幅增加和大幅下降,但轻度退化草原变化幅度大于严重退化草原;因此,0~20 cm土层ASOC各组分含量均呈正常草原>严重退化草原>轻度退化草原。(3)不同状态草原中,纤维素分解酶活性对ASOC组分的形成均具极显著(R2:0.731~0.960)的促进作用,土壤放线菌、真菌对纤维素分解酶活性(Cellulolytic enzyme activity,CEA)则具有较大影响。(4)草原严重退化阶段,土壤微生物可能已完成向抗逆能力、纤维素分解酶分泌能力更强生理种群的演替,其相对较高的SOC、ASOC含量表征着土壤有机残体的较大消耗。
引用
收藏
页码:315 / 323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黄土高原草地土壤有机碳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J].
刘伟 ;
程积民 ;
高阳 ;
程杰 ;
梁万鹏 .
土壤学报, 2012, 49 (01) :68-76
[2]   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碳增汇潜力 [J].
韩道瑞 ;
曹广民 ;
郭小伟 ;
张法伟 ;
李以康 ;
林丽 ;
李婧 ;
唐艳鸿 ;
古松 .
生态学报, 2011, 31 (24) :7408-7417
[3]   草地和农田生态系统中黑土活性有机碳的特征 [J].
梁尧 ;
韩晓增 ;
王凤菊 ;
王凤仙 .
土壤通报, 2011, 42 (04) :864-871
[4]   川西沿海拔梯度典型植被类型土壤活性有机碳分布 [J].
向成华 ;
栾军伟 ;
骆宗诗 ;
宫渊波 .
生态学报, 2010, 30 (04) :1025-1034
[5]  
退化高寒草原土壤有机碳时空变化及其与土壤物理性质的关系[J]. 蔡晓布,周进.应用生态学报. 2009(11)
[6]   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土壤有机质、全氮和全磷含量对不同土地利用格局的响应 [J].
张法伟 ;
李英年 ;
汪诗平 ;
赵新全 .
中国农业气象, 2009, 30 (03) :323-326+334
[7]   三江平原湿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碳储量研究 [J].
王丽丽 ;
宋长春 ;
葛瑞娟 ;
宋艳宇 ;
刘德燕 .
中国环境科学, 2009, (06) :656-660
[8]   高寒草甸土壤组分碳氮含量及草甸退化对组分碳氮的影响 [J].
王文颖 ;
王启基 ;
鲁子豫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9, 39 (05) :647-654
[9]   不同退化程度高寒草原土壤微生物活性变化特征研究 [J].
蔡晓布 ;
周进 ;
钱成 .
土壤学报, 2008, 45 (06) :1110-1118
[10]   江河源区高山嵩草(Kobresia pygmaea)草甸植物和土壤碳、氮储量对覆被变化的响应 [J].
王启基 ;
李世雄 ;
王文颖 ;
景增春 .
生态学报, 2008, (03) :885-8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