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深还对土壤腐殖质组成和胡敏酸结构特征的影响

被引:48
作者
崔婷婷 [1 ]
窦森 [1 ]
杨轶囡 [1 ]
陈丽珍 [1 ]
黄毅 [2 ]
王瑞丽 [2 ]
机构
[1] 吉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2] 沈阳农业大学土地与环境学院
关键词
秸秆深还; 土壤腐殖质组分; 胡敏酸; 元素组成; 差热分析; 红外光谱;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3.6 [土壤成分];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以辽宁省阜新县试验基地培肥3年的草甸褐土为研究对象,设CK(不施秸秆)和CS(秸秆深还施用量为24 000 kg hm-2)2个处理,每个处理随机选取3个采样点,采集深度为0~20 cm和20~40 cm。采用腐殖质组成修改法提取水溶性物质(WSS)、胡敏酸(HA)、富里酸(FA)和胡敏素(Hu),研究秸秆深还对土壤腐殖质各组分含量的影响,并提取土壤胡敏酸(HA)固体样品进行结构表征。研究表明:秸秆深还更有助于表层土壤及其各腐殖质组分WSS、HA、FA和Hu有机碳含量的积累,分别较CK增加了33.11%、26.39%、11.09%、9.197%和18.55%,亚表层土壤WSS有机碳含量变化不显著,但HA和Hu的含碳量降低;表层和亚表层土壤PQ值的变化不显著;表层和亚表层土壤HA,缩合度变大,分子结构变复杂,芳香结构增加,热稳定性相对提高,亚表层土壤HA脂族结构稳定性增强。
引用
收藏
页码:718 / 725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亚表层培肥对土壤团聚体有机质特征的影响.[D].陈丽珍.吉林农业大学.2013, S2
[2]  
土壤农化分析手册.[M].劳家柽主编;.农业出版社.1988,
[3]  
土壤有机质研究法.[M].文启孝等 编著.农业出版社.1984,
[4]   秸秆深施还田历经时间对蓄水效果的影响 [J].
孔德刚 ;
翟利民 ;
刘立意 ;
赵刚 ;
张超 .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13, (05) :90-97
[5]   关中平原农田作物秸秆还田对土壤有机碳和作物产量的影响附视频 [J].
南雄雄 ;
游东海 ;
田霄鸿 ;
李锦 ;
王淑娟 ;
崔娟 ;
刘廷 .
华北农学报, 2011, (05) :222-229
[6]   秸秆还田方式对春播期土壤温度的影响 [J].
常晓慧 ;
孔德刚 ;
井上光弘 ;
刘立意 ;
张影微 ;
苏锦涛 .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11, (05) :117-120
[7]   稻草腐解过程中形成胡敏酸的组成和结构研究 [J].
于孝东 ;
唐晓红 ;
吕家恪 ;
罗友进 ;
王力 ;
魏朝富 .
水土保持学报, 2011, 25 (01) :224-228
[8]   田间管理对华北平原冬小麦产量土壤碳及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J].
万运帆 ;
李玉娥 ;
高清竹 ;
秦晓波 ;
林而达 .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9, 28 (12) :2495-2500
[9]   长期定位施肥对盐化潮土土壤腐殖质组分的影响 [J].
王薇 ;
李絮花 ;
章燕平 ;
林治安 ;
赵朋 .
山东农业科学, 2008, (03) :65-67
[10]   不同氧气浓度对玉米秸秆分解期间腐殖物质形成的影响 [J].
于水强 ;
窦森 ;
张晋京 ;
平立凤 ;
关松 ;
李凯 .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2005, (05) :6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