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种植模式下茶树光合特性、茶芽性状及茶叶化学成分的比较

被引:27
作者
肖正东 [1 ]
程鹏 [2 ]
马永春 [3 ]
王道金 [2 ]
佘诚棋 [3 ]
蔡新玲 [1 ]
季琳琳 [1 ]
机构
[1] 安徽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2] 安徽省林业厅
[3] 安徽省林业科技推广总站
关键词
复合种植; 茶; 光合特性; 茶芽性状; 化学成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71.1 [茶];
学科分类号
0902 ; 090203 ;
摘要
以板栗-银杏-茶(CGT)、板栗-茶(CT)、纯茶(T)种植模式下的茶树为研究对象,测定了茶树光合特性、茶芽性状及茶叶化学成分,分析了影响茶芽性状和化学成分的主要光合因子。结果表明,不同种植模式内茶树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均呈单峰型。与T模式相比,GCT、CT模式内茶树净光合速率、茶芽长、茶芽密度、百芽质量及产量均有所下降,但茶叶水浸出物、咖啡因、氨基酸含量增加,仅茶多酚含量降低,可见茶园间种银杏或板栗有利于提高茶叶品质。多元回归分析表明,光合因子中对茶芽性状及茶叶化学成分影响最大的是蒸腾速率,其次是净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最小的是气孔导度。
引用
收藏
页码:15 / 19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遮阴对茶园生态环境及其茶树光合作用和产量的影响研究 [J].
陈佩 ;
杨知建 ;
肖润林 .
安徽农业科学, 2010, 38 (11) :5604-5605+5639
[2]   牛膝不同密度群体光合速率与干物质积累和品质的关系 [J].
张艳丽 ;
张重义 ;
李友军 ;
刘辉 .
西北植物学报, 2008, (04) :4793-4798
[3]   不同茶树品种桐柏玉叶茶叶的主要化学成分比较 [J].
郭桂义 ;
刘海芳 ;
陈延彪 ;
罗娜 .
食品科技, 2007, (12) :75-77
[4]   北方茶林间作对茶树叶片组织结构和产量的影响 [J].
刘静 ;
孙海伟 ;
张虹 ;
玄宾 ;
刘杰 .
山东林业科技, 2007, (04) :4-6
[5]   铝对茶叶叶片主要化学成分的影响 [J].
郑伟伟 ;
刘鹏 ;
徐根娣 ;
谢忠雷 ;
罗虹 .
生态环境, 2006, (04) :822-826
[6]   人工生态茶园土壤状况与茶树产量关系的调查研究 [J].
吉当玲 ;
庞晓莉 ;
廖书娟 .
西南园艺, 2005, (02) :10-11
[7]   茶叶的化学成分及其保健作用 [J].
边世平 .
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04) :64-65
[8]   茶树光合“午休”的原因分析 [J].
陈贤田 ;
柯世省 .
浙江林业科技, 2002, (03) :80-83
[9]   茶树光合作用研究进展 [J].
金洁 ;
骆耀平 .
茶叶科学技术, 2002, (01) :1-5
[10]   乌江流域复合生态茶园生态效益及调控研究 [J].
梁远发 ;
田永辉 ;
王国华 ;
王家伦 ;
周国兰 ;
吴德明 .
中国农学通报, 2002, (01) :76-77+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