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代表越权担保的制度逻辑解析——以公司法第16条第1款为中心

被引:37
作者
邹海林
机构
[1]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关键词
公司担保; 公司代表; 越权行为; 相对人; 抗辩权;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2.291.91 [企业法、公司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7 ;
摘要
自公司法第16条规定以来,我国理论和司法实务界对公司代表越权担保的私法效果问题又继续讨论了十多年,但解释上至今尚存不确定性。事实上,公司代表越权担保的私法效果,有其自身的制度逻辑,包括公司有为他人担保的能力、法人与法人机关之间固有的法秩序以及拒绝给付抗辩权的法理。现有的争论相当程度上脱离公司代表越权担保的制度逻辑,以致各种解释在路径、方法和结论上均有失妥当。理解和适用公司代表越权担保的私法效果,应以其制度逻辑为基础,不论有无违反公司法第16条第1款的情形,依照民法总则第61条的规定,公司代表以公司名义为相对人担保的,均产生归属于公司的私法效果;相对人请求公司承担责任时,公司得以相对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公司代表违反公司法第16条第1款为由拒绝承担责任。因有上述认识,我国司法实务有关公司代表越权担保的既有裁判路径应作出实质性的转变。
引用
收藏
页码:63 / 82
页数:20
相关论文
共 38 条
[1]   公司法定代表人越权担保效力判断的解释基础——基于最高人民法院裁判分歧的分析和展开 [J].
高圣平 ;
范佳慧 .
比较法研究, 2019, (01) :70-85
[2]   公司担保合同中善意相对人认定标准研究——基于《民法总则》对《合同法》50条之扬弃 [J].
吴越 ;
宋雨 .
社会科学研究, 2018, (05) :67-76
[4]   公司为他人担保的效力 [J].
杨代雄 .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8, 58 (01) :37-47+203
[5]   法定代表人越权行为与善意第三人保护附视频 [J].
周伦军 .
人民司法(应用), 2017, (28) :12-18
[7]   论法人与非法人组织制度中的善意相对人保护 [J].
朱广新 .
法治研究, 2017, (03) :36-45
[8]  
法定代表人越权担保之裁判规则——基于同案异判的实证化分析[J]. 谷昔伟.研究生法学. 2017 (01)
[9]   民法总则应当如何设计代理制度 [J].
耿林 ;
崔建远 .
法律适用, 2016, (05) :56-61
[10]   论越权代表行为的效力——兼评《合同法》第50条 [J].
吕建波 .
学术论坛, 2015, 38 (05) :112-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