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一次雾霾过程的污染物变化特征及来源分析

被引:28
作者
刘端阳 [1 ]
张靖 [2 ]
吴序鹏 [2 ]
严文莲 [3 ]
周彬 [1 ]
谢真珍 [2 ]
机构
[1] 江苏省无锡市气象局
[2] 江苏省淮安市气象局
[3] 江苏省气象台
关键词
雾; 霾; PM2.5; 后向轨迹; 秸秆燃烧;
D O I
10.13878/j.cnki.dqkxxb.20121007001
中图分类号
X513 [粒状污染物];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2 ;
摘要
2012年6月9—11日淮安及周边地区出现了一次严重雾霾天气,PM2.5、NOx、CO、SO2等大气污染物浓度急剧升高。本文综合利用地面空气污染监测资料、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该次雾霾过程中污染物的变化特征和影响因素,并对污染物的来源进行了探讨。结果发现:在这次连续雾霾过程中,SO2的质量浓度都在0.049mg/m3以下;NOx、PM2.5、CO的质量浓度与能见度呈反相关,并在整个雾霾过程中出现两个峰值,均出现在能见度低于1 000m的雾过程中;在雾霾天气过程中,中低层一直维持一个逆温层结,其中四个时次中逆温层底在975hPa,逆温层顶在925hPa附近,这种稳定的大气垂直结构不利于大气湍流、水汽的垂直交换以及污染物的垂直扩散,为雾霾的长时间维持创造了良好的热力条件。整个雾霾过程中,近地层始终维持偏东风向,能见度在风速下降的时候随之下降,在风速增大的时候随之增大。应用轨迹模式分析表明,有利的天气条件和大面积秸秆燃烧的结合是造成这次淮河下游连续雾霾过程发生的主要原因。
引用
收藏
页码:484 / 492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32 条
[1]   秸秆焚烧导致的江苏持续雾霾天气过程分析 [J].
严文莲 ;
刘端阳 ;
孙燕 ;
魏建苏 ;
濮梅娟 .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14, 19 (02) :237-247
[2]   无锡市霾天气特征及影响因子研究 [J].
过宇飞 ;
刘端阳 ;
周彬 ;
夏健 ;
吴莹 ;
胡映红 .
气象, 2013, 39 (10) :1314-1324
[3]   近地层辐射过程与雾微结构的相互作用特征 [J].
赵丽娟 ;
牛生杰 .
大气科学学报, 2012, 35 (06) :673-679
[4]   淮安市区空气中颗粒物PM10、PM2.5污染水平调查 [J].
吴敬波 ;
张洋 ;
王建军 .
仪器仪表与分析监测, 2012, (01) :33-35
[5]   南京冬季浓雾的演变特征及爆发性增强研究 [J].
刘霖蔚 ;
牛生杰 ;
刘端阳 ;
陆春松 .
大气科学学报, 2012, 35 (01) :103-112
[6]   秸秆焚烧导致南京及周边地区2次空气污染事件的成因比较 [J].
苏继峰 ;
朱彬 ;
周韬 ;
任雅斌 .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2, 28 (01) :37-41
[7]   江苏省一次重霾污染天气的特征和机理分析 [J].
朱佳雷 ;
王体健 ;
邢莉 ;
穆青 ;
周德荣 .
中国环境科学, 2011, 31 (12) :1943-1950
[8]   南京市冬季雾的物理化学特征 [J].
李子华 ;
刘端阳 ;
杨军 ;
濮梅娟 .
气象学报, 2011, 69 (04) :706-718
[9]   石家庄市周边秸杆焚烧导致云凝结核变化的特征 [J].
张晶 ;
郑有飞 ;
李云川 ;
侯瑞钦 ;
刘宏举 ;
董晓波 .
大气科学学报, 2011, 34 (03) :343-350
[10]   珠江三角洲灰霾污染物特征分析及对策 [J].
伍复胜 ;
管东生 .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1, (04) :115-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