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7 条
靖边气田北部下奥陶统马五4~1段古岩溶储层特征及其控制因素
被引:15
作者:
苏中堂
[1
,2
]
陈洪德
[1
,2
]
林良彪
[1
,2
]
赵俊兴
[1
,2
]
刘明仁
[3
]
马学平
[3
]
机构:
[1]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
[2] 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院
[3] 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公司山西煤层气勘探开发分公司
来源:
关键词:
古岩溶;
岩溶储层;
孔隙结构;
成岩相;
马家沟组;
鄂尔多斯盆地;
D O I:
10.19719/j.cnki.1001-6872.2011.01.014
中图分类号:
P618.130 [];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通过钻井岩心、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阴极发光观察及岩石孔渗测定等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靖边气田北部马五41段古岩溶储层研究表明:晶间孔、溶孔(洞)、溶缝及铸模孔是最主要的储集空间类型;其孔隙度最大15.91%,最小0.22%,孔隙度平均值约为3.73%,渗透率最大为79.13×10-3μm2,最小为0.001 3×10-3μm2,平均渗透率为1.24×10-3μm2,储层可分为溶孔、晶间孔-溶缝型、晶间孔型、微孔-溶缝型和微孔型4种;沉积相是储层形成的基础,成岩相决定了最终储集空间的保存情况,而古岩溶地貌从宏观上控制着储集空间的发育程度和储层的保存状况,三者有利区叠合部位是油气勘探的重点区域。
引用
收藏
页码:89 / 96
页数:8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