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6 条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延长组长8储层沉积成岩作用
被引:34
作者:
陈朝兵
[1
,2
]
朱玉双
[1
]
陈新晶
[3
]
牛小兵
[4
]
周树勋
[5
]
王秀娟
[5
]
赵爱彬
[5
]
机构:
[1] 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二采气厂
[3]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六采油厂
[4]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5]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油藏评价处
来源:
关键词:
成岩相;
沉积成岩作用;
浅水三角洲;
延长组;
鄂尔多斯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延长组长82沉积期,构造相对稳定,发育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湖岸线在东南部小规模迁移,分流河道及水下分流河道构成了该区沉积骨架。在对大量薄片和岩心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扫描电镜、X-衍射、阴极发光等实验手段,对长82储层的成岩作用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成岩作用对储层的影响具有双重性。早期绿泥石膜的发育对抵抗压实作用具有一定积极作用,早期方解石易与有机酸发生溶解反应,形成次生孔隙,改善储层物性,溶蚀作用极大程度地改造了储层物性,是次生孔隙形成的主要途径;压实作用破坏了成岩早期原生孔隙,晚期铁方解石堵塞孔隙,形成局部强钙质胶结区。沉积成岩作用对油气的分布具有决定性作用,分流河道及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厚度高值区决定了储层发育的形态及规模,在此基础上,受后期成岩作用改造的绿泥石胶结剩余粒间孔相和长石溶蚀+剩余粒间孔相是该区油气聚集的重要场所。
引用
收藏
页码:685 / 693
页数:9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