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王阳明的知行合一

被引:18
作者
郑宗义
机构
[1] 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
关键词
王阳明; 知行合一; 知先行后; 真知; 知识结构;
D O I
10.19862/j.cnki.xsyk.2018.08.001
中图分类号
B248.2 [王守仁(王阳明,1472~1528年)及陆王学派];
学科分类号
010102 ;
摘要
过往研究多认为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说是阐述道德的知或良知。无疑,阳明在龙场之悟后所提出的知行合一及其后与门人徐爱的相关讨论,是完全关于道德的知。不过,当阳明的说法不断受到质疑,特别是遭遇来自程朱理学强调知先行后观点的挑战后,他已将知行合一的思考伸展至道德以外其他的知,并主张知行合一是所有形态的真知,包括道德的知与其他的知,所共有的规范性知识结构。本文的目的是要为阳明这主张补充其知识论论证,并指出道德的知与其他的知的不同,不在于知行合一,而是在于知的性质、作用与来源。
引用
收藏
页码:5 / 19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附:再论动力之知:回应郁振华教授 [J].
黄勇 .
学术月刊, 2016, 48 (12) :24-30
[2]   再论道德的能力之知——评黄勇教授的良知诠释 [J].
郁振华 .
学术月刊, 2016, 48 (12) :14-24+30
[3]   论王阳明的良知概念:命题性知识,能力之知,抑或动力之知? [J].
黄勇 ;
崔雅琴 .
学术月刊, 2016, 48 (01) :49-66
[5]   论道德—形上学的能力之知——基于赖尔与王阳明的探讨 [J].
郁振华 .
中国社会科学, 2014, (12) :22-41+205
[6]   阳明与阳明后学的“良知”概念——从耿宁《论王阳明“良知”概念的演变及其双义性》谈起 [J].
林月惠 .
哲学分析, 2014, 5 (04) :4-22+197
[7]  
人生第一等事.[M].耿宁.商务印书馆.2014,
[8]  
《传习录》精读.[M].吴震; 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
[9]  
阳明学的形成与发展.[M].钱明著;.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
[10]  
王阳明与明末儒学.[M].(日)冈田武彦著;吴光等译;.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