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亚湾春季卡盾藻种群动态及其赤潮成因分析

被引:18
作者
王朝晖
齐雨藻
陈菊芳
徐宁
机构
[1] 暨南大学水生生物研究所
关键词
古老卡盾藻; 海洋卡盾藻; 大亚湾; 南海; 水华; 环境因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55 [海洋污染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083002 ;
摘要
研究了2000年春季大亚湾古老卡盾藻/海洋卡盾藻(Chattonella antique/marina)种群动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卡盾藻是一种沿岸分布的有害赤潮针孢藻,2000年春在大亚湾海域高密度高频率出现,最高细胞密度为129cells/mL。大亚湾合适的水温、盐度及丰富的营养盐含量为卡盾藻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而较低的Si∶N及持续的阴雨天气抑制了小型硅藻的生长,使卡盾藻在浮游植物种群竞争中占据一定地位。孢囊萌发被认为是水体中卡盾藻营养细胞及其赤潮发生的种源,但孢囊需经过4个月以上、11℃以下低温处理后方可成熟和萌发,大亚湾冬季水温,不能满足卡盾藻孢囊休眠成熟的需要。作者推测,2000年春大亚湾高密度卡盾藻营养细胞的种源可能来源于由船舶压舱水所带来的成熟孢囊。
引用
收藏
页码:394 / 398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大亚湾养殖区营养盐状况分析与评价 [J].
王朝晖 ;
齐雨藻 ;
李锦蓉 ;
徐宁 ;
陈菊芳 .
海洋环境科学, 2004, (02) :25-28
[2]   大亚湾日本星杆藻种群动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J].
王朝晖 ;
齐雨藻 ;
徐宁 ;
陈菊芳 .
中国环境科学, 2004, (01) :33-37
[3]   广东大亚湾甲藻孢囊及其与锥状斯氏藻赤潮的关系 [J].
肖咏之 ;
王朝晖 ;
陈菊芳 ;
吕颂辉 ;
齐雨藻 ;
不详 .
水生生物学报 , 2003, (04) :372-377
[4]   长江口海区一次骨条藻赤潮发生过程的多元分析 [J].
黄秀清 ;
蒋晓山 ;
陶然 ;
洪君超 .
海洋环境科学, 2000, (04) :1-5
[5]   我国赤潮新记录种——Peridinium quinquecorne Abe的研究 [J].
陈菊芳 ;
齐雨藻 ;
肖咏之 ;
徐宁 ;
李锦蓉 .
海洋环境科学, 2000, (03) :20-23
[6]   南海大鹏湾海洋卡盾藻赤潮发生的环境背景 [J].
齐雨藻 ;
黄长江 .
海洋与湖沼, 1997, (04) :337-342
[7]   中国北黄海发生的两次海洋褐胞藻赤潮 [J].
矫晓阳,郭皓 .
海洋环境科学, 1996, (03) :41-45
[8]   大鹏湾有毒赤潮生物孢囊研究 [J].
郑磊,齐雨藻,骆育敏 .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1995, (01) :121-126
[9]  
Chattonella marina (Raphidophyceae), a potentially toxic alga in the Salton Sea, California[J] . Mary A. Tiffany,Steven B. Barlow,Victoria E. Matey,Stuart H. Hurlbert.Hydrobiologia . 2001 (1)
[10]  
Nitrate and phosphate uptake kinetics of Chattonella antiqua grown in light/dark cycles[J] . Yasuo Nakamura,Makoto M. Watanabe.Journal of the Oceanographical Society of Japan . 198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