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46 条
秸秆还田条件下中国农田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的Meta分析
被引:38
作者: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张海林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农业农村部农作制度重点实验室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农业农村部农作制度重点实验室
机构:
[1]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农业农村部农作制度重点实验室
[2]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耕作栽培研究所
来源:
关键词:
气候变化;
秸秆还田;
土壤有机碳;
Meta分析;
碳库管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3.6 [土壤成分];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为明确秸秆还田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构建合理的碳库管理策略,收集整理1992—2018年已发表的文献数据,以Meta-analysis方法定量分析秸秆还田对中国农田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影响,并系统解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整体上,与秸秆不还田相比,秸秆还田可显著增加土壤有机碳的含量,但不同区域土壤有机碳增加幅度有一定的差异。华东地区土壤有机碳增幅最高,显著增加14.6%,华中地区增幅最低,为7.7%(P<0.05);华东、西北和西南地区高于全国12.1%的平均水平(未包括港澳台地区,下同),而东北、华北和华中地区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不同土层有机碳含量对秸秆还田的响应也表现出一定的差异,秸秆还田对0~10cm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增加效应达11.2%,而对>40cm土层(最深达100cm)的增加效应仅为3.9%(P<0.05)。此外,试验区域的年均气温、施氮量、土地利用类型以及还田年限等均对秸秆还田下有机碳含量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本研究表明,较长的还田年限(6~10年)、适当的耕作措施(免耕结合旋耕翻耕等)和适当的氮肥施用量(120~240kg/hm2)等条件均能有效提升秸秆还田的固碳潜力。
引用
收藏
页码:12 / 24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46 条
- [1] 耕作方式和秸秆还田对砂姜黑土碳库及玉米小麦产量的影响[J]. 农业工程学报, 2019, 35 (14) : 112 - 118叶新新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安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农田生态保育与污染防控安徽省重点实验室 安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农田生态保育与污染防控安徽省重点实验室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马超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安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农田生态保育与污染防控安徽省重点实验室 安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农田生态保育与污染防控安徽省重点实验室李军利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安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农田生态保育与污染防控安徽省重点实验室 安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农田生态保育与污染防控安徽省重点实验室柴如山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安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农田生态保育与污染防控安徽省重点实验室 安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农田生态保育与污染防控安徽省重点实验室熊启中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安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农田生态保育与污染防控安徽省重点实验室 安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农田生态保育与污染防控安徽省重点实验室李虹颖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安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农田生态保育与污染防控安徽省重点实验室郜红建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安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农田生态保育与污染防控安徽省重点实验室 安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农田生态保育与污染防控安徽省重点实验室
- [2] 秸秆还田模式对农田土壤碳库特性及产量的影响[J]. 自然资源学报, 2017, 32 (05) : 755 - 764王海候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江苏太湖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农业部苏州水稻土生态环境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 江苏太湖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金梅娟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江苏太湖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农业部苏州水稻土生态环境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 江苏太湖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陆长婴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江苏太湖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农业部苏州水稻土生态环境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 江苏太湖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施林林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江苏太湖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农业部苏州水稻土生态环境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 江苏太湖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周新伟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江苏太湖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农业部苏州水稻土生态环境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 江苏太湖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沈明星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江苏太湖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农业部苏州水稻土生态环境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 江苏太湖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季国军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农业部江苏耕地保育科学观测实验站 江苏太湖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张永春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农业部江苏耕地保育科学观测实验站 农业部苏州水稻土生态环境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 江苏太湖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 [3] 华北平原秸秆还田生态效应研究进展[J]. 作物杂志, 2017, (01) : 1 - 7赵秀玲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任永祥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张向前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张海林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
- [4] 不同秸秆还田年限对稻麦轮作土壤团聚体和有机碳的影响[J]. 水土保持学报, 2016, 30 (04) : 216 - 220张翰林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生态环境保护研究所郑宪清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生态环境保护研究所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李双喜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生态环境保护研究所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
- [5] 连续秸秆还田对稻麦轮作农田土壤养分及碳库的影响[J]. 土壤, 2016, 48 (01) : 71 - 75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胡乃娟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 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朱利群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南京农业大学农村发展学院 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
- [6] 秸秆不同还田模式对玉米田温室气体排放和碳固定的影响[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5, 34 (11) : 2228 - 2235李新华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山东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山东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朱振林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山东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山东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所董红云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山东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山东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杨丽萍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山东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山东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所郭洪海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山东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 [7] 水稻秸秆钾与化肥钾释放与分布特征模拟研究[J]. 土壤, 2013, 45 (06) : 1017 - 1022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李小坤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
- [8] 不同量秸秆覆盖还田对土壤活性有机碳及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J]. 自然资源学报, 2012, 27 (06) : 964 - 974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黄会娟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河南理工大学 河南理工大学黄耀威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河南省农业厅 河南理工大学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贾志宽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旱区节水农业研究院 河南理工大学杨宝平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旱区节水农业研究院 河南理工大学
- [9] 长期秸秆还田对塿土耕层土壤有机碳库的影响[J]. 自然资源学报, 2012, 27 (01) : 25 - 32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王旭东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 [10] 秸秆还田方式对旱地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 农业机械学报, 2011, 42 (11) : 60 - 67解文艳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太原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资源研究所 太原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樊贵盛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太原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太原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周怀平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资源研究所 山西大学生物工程学院 太原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杨振兴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资源研究所 太原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