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秸秆还田年限对稻麦轮作土壤团聚体和有机碳的影响

被引:48
作者
张翰林
郑宪清
何七勇
李双喜
张娟琴
吕卫光
机构
[1]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生态环境保护研究所
[2] 农业部上海农业环境与耕地保育科学观测实验站
[3] 上海市设施园艺技术重点实验室
[4] 上海市农业环境保护监测站
关键词
秸秆还田年限; 土壤团聚体; 土壤有机碳; 稻麦轮作;
D O I
10.13870/j.cnki.stbcxb.2016.04.037
中图分类号
S141.4 [堆肥、沤肥]; S153.6 [土壤成分];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为了揭示稻麦轮作不同秸秆还田年限下土壤团聚体稳定性以及有机碳组分的变化特征及其响应机制,采用大田小区试验,考察不同秸秆还田年限(0,3,4,5,6,7,8,9a)对土壤团聚体分布特征和团聚体稳定性指数(平均重量直径MWD、几何平均直径GMD、分形维数D)的影响,并研究其与土壤有机碳组分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秸秆还田条件下土壤大团聚体数量R0.25、MWD和GMD均显著提升,分形维数D则显著降低,随还田年限越长趋势越明显,但短期秸秆还田(5a以内)对土壤MWD和分形维数D的改善效果不显著;长期秸秆还田显著提升了土壤总有机碳TOC,但短期秸秆还田(5a以内)与不还田处理差异不显著,长期和短期秸秆还田均对活性有机碳AC的提升效果显著;多元回归分析显示,相比AC,土壤团聚体结构稳定更能促进TOC的增长,GWD与土壤有机碳组分的拟合度最高,更适合用于揭示团聚体与有机碳组分之间的关系。
引用
收藏
页码:216 / 220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深耕和秸秆还田对不同质地土壤团聚体组成及稳定性的影响 [J].
冀保毅 ;
赵亚丽 ;
郭海斌 ;
穆心愿 ;
薛志伟 ;
李潮海 .
河南农业科学, 2015, 44 (03) :65-70+107
[2]  
轮耕与施肥对渭北旱作玉米田土壤团聚体和有机碳含量的影响[J]. 王丽,李军,李娟,柏炜霞.应用生态学报. 2014(03)
[3]   耕作方式和秸秆还田对华北地区农田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分布及稳定性的影响 [J].
田慎重 ;
王瑜 ;
李娜 ;
宁堂原 ;
王丙文 ;
赵红香 ;
李增嘉 .
生态学报, 2013, 33 (22) :7116-7124
[4]   秸秆还田对宁南半干旱地区土壤团聚体特征的影响 [J].
张鹏 ;
贾志宽 ;
王维 ;
路文涛 ;
高飞 ;
聂俊峰 .
中国农业科学 , 2012, (08) :1513-1520
[5]   不同秸秆还田模式下水稳性团聚体有机碳的分布及其氧化稳定性研究 [J].
孙汉印 ;
姬强 ;
王勇 ;
王旭东 .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2, 31 (02) :369-376
[6]   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水稳定性团聚体及有机碳分布的影响 [J].
刘恩科 ;
赵秉强 ;
梅旭荣 ;
HWAT BingSo ;
李秀英 ;
李娟 .
生态学报, 2010, 30 (04) :1035-1041
[7]  
稻田秸秆还田:土壤固碳与甲烷增排[J]. 逯非,王效科,韩冰,欧阳志云,郑华.应用生态学报. 2010(01)
[8]   不同利用方式旱地红壤水稳性团聚体及其碳、氮、磷分布特征 [J].
刘晓利 ;
何园球 ;
李成亮 ;
姜灿烂 ;
陈平帮 .
土壤学报, 2009, 46 (02) :255-262
[9]   保护性耕作对麦-豆轮作条件下土壤团聚体组成及有机碳含量的影响 [J].
蔡立群 ;
齐鹏 ;
张仁陟 .
水土保持学报 , 2008, (02) :141-145
[10]   保护性耕作对华北平原土壤团聚体特征的影响 [J].
周虎 ;
吕贻忠 ;
杨志臣 ;
李保国 .
中国农业科学, 2007, (09) :1973-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