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10a青海高原东部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碳效应

被引:14
作者
曾永年 [1 ,2 ]
陈晓玲 [1 ,2 ]
靳文凭 [1 ,2 ]
机构
[1] 中南大学地球科学与信息物理学院
[2] 中南大学空间信息技术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关键词
土地利用; 遥感; 碳; 青海高原东部; 海东市; 覆被变化; 碳效应;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01 [土地经济学];
学科分类号
082802 ; 1204 ; 120405 ;
摘要
近年来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青海高原东部土地覆盖变化显著,为揭示区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其对环境的影响,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以青海高原东部农业区为研究区,采用多时相Landsat TM卫星遥感数据,分析该区域1999-2009年的土地利用格局转变以及由此引起的碳效应变化,以期为青海高原东部土地利用结构与空间配置的低碳优化、科学管理与规划提供参考。首先,利用土地利用变化强度指数分析了青海高原海东市近10 a来的土地利用类型间的变化强度及方向;其次,对研究区主要的8种土地利用转移类型引起的碳效应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近10 a来,退耕还林/草等生态工程与西部开发战略的实施,使区域土地利用呈现"3增2减"的整体变化,即林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面积呈上升趋势,分别增加约67%、56%和1.14%,耕地、草地面积减少,分别减少30%和12%;由于建设用地的扩张,耕地非农化导致的碳排放量增加373.60万t,生态的正向演变(退耕还林/草;草地转林地)和建设用地的复垦退出引起的总碳汇量增加156.04万t,生态的逆向演变(林地/草地转变成耕地;林地转变成草地)引起的碳汇量损失22.85万t。近10 a来区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导致的碳排放增量高出碳汇增量240.41万t,说明自然和人文因素共同驱动的土地利用变化对青海高原东部的碳平衡和可持续发展产生显著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275 / 282+344 +344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 [1] 黄土高原草地与农田系统土壤呼吸及碳平衡.[D].李旭东.兰州大学.2011, 07
  • [2] 近50a玛纳斯河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碳储量的影响
    王渊刚
    罗格平
    冯异星
    韩其飞
    范彬彬
    陈耀亮
    [J]. 自然资源学报, 2013, 28 (06) : 994 - 1006
  • [3] 南京市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碳储量与碳通量
    赵荣钦
    黄贤金
    钟太洋
    揣小伟
    [J]. 水土保持学报 , 2012, (06) : 164 - 170
  • [4] 青海高原东北部耕地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曾永年
    吴孔江
    靳文凭
    徐艳艳
    于菲菲
    [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 2012, (08) : 89 - 92
  • [5] 青海高原东部农业区土地利用遥感分类制图
    曾永年
    靳文凭
    何丽丽
    吴孔江
    于菲菲
    徐艳艳
    [J]. 农业工程学报, 2012, 28 (16) : 225 - 231
  • [6] 南京城市系统碳循环与碳平衡分析
    赵荣钦
    黄贤金
    彭补拙
    [J]. 地理学报, 2012, 67 (06) : 758 - 770
  • [7] 江苏省土地利用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影响
    揣小伟
    黄贤金
    郑泽庆
    张梅
    廖启林
    赖力
    卢俊宇
    [J]. 资源科学, 2011, 33 (10) : 1932 - 1939
  • [8] 草地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及其碳汇潜势研究
    任继周
    梁天刚
    林慧龙
    冯琦胜
    黄晓东
    侯扶江
    邹德富
    王翀
    [J]. 草业学报, 2011, 20 (02) : 1 - 22
  • [9] 河南省土地利用碳源/汇及其变化分析
    刘英
    赵荣钦
    焦士兴
    [J]. 水土保持研究, 2010, 17 (05) : 154 - 157+162
  • [10] 1940—2002年长江中下游平原乡村景观区域中土地利用覆被及其土壤有机碳储量变化
    武俊喜
    程序
    焦加国
    肖红生
    杨林章
    王洪庆
    张福锁
    Ellis Erle C
    [J]. 生态学报, 2010, 30 (06) : 1397 - 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