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动力体制与复合造山作用——兼论三江复合造山带时空演化

被引:75
作者
邓军 [1 ]
葛良胜 [2 ]
杨立强 [1 ]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2] 武警黄金地质研究所
关键词
构造动力体制; 造山带; 复合造山; 三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 [构造运动];
学科分类号
070904 ;
摘要
构造动力体制是研究区域大地构造演化和成矿地质环境的基础,而造山带作为全球金属矿产资源集中产出的地带,同时保留了地球地质构造演化最为丰富的记录,因而是用来解剖不同构造动力体制及相关成矿环境和成矿作用的主要对象。板块构造源于大洋,描述和解释的是以水平运动为主导的板块构造导致的大陆边缘增生和大洋板块消失及与其相关的地质现象,其动力学体制称为大洋动力体制;大陆构造描述和解释的主要是大陆内部而不是边缘发生的以垂直运动(壳幔相互作用)为主导的的大陆物质增生和消失及其相关的地质现象,其动力学体制称为大陆动力体制;而洋陆转换则是水平和垂直运动相互耦合、共同作用的动力学体制,描述和解释的是洋陆转换及其相关的地质现象,可以将其称为转换动力体制。不同构造动力体制在全球范围内具有同区转承和异区并存特点。每一种构造动力体制都可以激发造山作用,因此,地球上同时存在着不同类型的造山作用和造山带,可以归结为俯冲造山(带)、碰撞造山(带)、伸展造山(带)和陆内造山(带)等完整反映造山带演化过程的4种类型。复合造山概念科学地描述了全球不同造山带的复杂性。它具有三种涵义,一是不同时期相同或不同类型造山带在空间上的复合(叠置);二是同一造山带在不同地质历史阶段、不同构造动力体制下造山作用的时间复合(叠加);三是同时具有时空复合特征的复合造山带。对三江造山带时空结构的解析表明,它是具有时空复合特征的巨型复合造山带的典型代表。
引用
收藏
页码:1099 / 1114
页数:16
相关论文
共 70 条
[1]   滇西地区深部构造特征及其对成岩-成矿的控制作用 [J].
葛良胜 ;
邓军 ;
杨立强 ;
王治华 ;
郭晓东 ;
袁士松 .
岩石学报, 2012, 28 (05) :1387-1400
[2]   三江特提斯叠加成矿作用样式及过程 [J].
邓军 ;
王长明 ;
李龚健 .
岩石学报, 2012, 28 (05) :1349-1361
[3]   印度-亚洲碰撞大地构造 [J].
许志琴 ;
杨经绥 ;
李海兵 ;
嵇少丞 ;
张泽明 ;
刘焰 .
地质学报, 2011, 85 (01) :1-33
[5]   复合造山作用和中国中央造山带的科学问题 [J].
杨经绥 ;
许志琴 ;
马昌前 ;
吴才来 ;
张建新 ;
王宗起 ;
王国灿 ;
张宏飞 ;
董云鹏 ;
赖绍聪 .
中国地质, 2010, 37 (01) :1-11
[6]   三江特提斯复合造山与成矿作用 [J].
邓军 ;
侯增谦 ;
莫宣学 ;
杨立强 ;
王庆飞 ;
王长明 .
矿床地质, 2010, 29 (01) :37-42
[7]   大陆碰撞成矿论 [J].
侯增谦 .
地质学报, 2010, 84 (01) :30-58
[8]  
Deep-seated structure and metallogenic dynamics of the Ailaoshan polymetallic mineralization concentration area, Yunnan Province, China[J]. GE LiangSheng1,2, DENG Jun3, GUO XiaoDong2, ZOU YiLin2 & LIU YinChun2 1 Institute of Ge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Geological Sciences, Beijing 100037, China;2 Gold Geological Institute of China Armed Police Force, Langfang 065000, China;3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Geological Process and Mineral Resources,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Beijing 100083, China.S
[9]   中国大陆地质历史的旋回与阶段 [J].
李锦轶 .
中国地质, 2009, 36 (03) :504-527+748
[10]   大陆动力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理论与应用 [J].
许志琴 ;
李廷栋 ;
嵇少丞 ;
王宗起 ;
张泽明 .
岩石学报, 2008, 24 (07) :1433-1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