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典型湿地生态系统碳汇功能比较

被引:54
作者
吕铭志 [1 ,2 ]
盛连喜 [1 ,2 ]
张立 [3 ]
机构
[1] 东北师范大学
[2] 国家环境保护湿地生态系统与植被恢复重点实验室
[3] Everglades Wetland Research Park,Florida Gulf Coast University
关键词
气候带; 固碳; 碳排放; 高原湿地; 沼泽湿地; 红树林湿地;
D O 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13.01.001
中图分类号
X37 [自然资源合理开发与环境保护];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083002 ;
摘要
选择温带湿润地区三江平原湿地、青藏高原东缘若尔盖湿地和北热带向南亚热带过渡区域的广州红树林湿地,对比分析不同气候条件下湿地生态系统碳源、碳汇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红树林湿地在固碳速率和固碳潜力方面都要高于泥炭沼泽和苔藓泥炭沼泽。不同气候条件下,湿地的CH4和CO2排放通量有较大差异。在CO2排放通量方面,若尔盖高原湿地和三江平原湿地的排放通量要高于红树林湿地;在CH4排放通量方面,三江平原湿地的CH4排放通量要大于若尔盖高原湿地和红树林湿地。不同气候条件下,湿地生态系统总体表现为碳汇。气候因素在大尺度上影响湿地的碳源、碳汇特征,而水文、植被类型和植株密度等亦是影响不同湿地类型碳源、碳汇差异的主要因素。
引用
收藏
页码:114 / 120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30 条
[1]   薇甘菊入侵对深圳湾红树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影响 [J].
毛子龙 ;
赖梅东 ;
赵振业 ;
杨小毛 .
生态环境学报, 2011, 20 (12) :1813-1818
[2]   LUCC对湿地碳储量及碳排放的影响 [J].
杨平 ;
仝川 .
湿地科学与管理, 2011, 7 (03) :56-59
[3]   湿地生态系统碳汇与碳源过程的控制因子和临界条件 [J].
孟伟庆 ;
吴绽蕾 ;
王中良 .
生态环境学报, 2011, 20(Z2) (Z2) :1359-1366
[4]   区域尺度陆地生态系统固碳速率和增汇潜力概念框架及其定量认证科学基础 [J].
于贵瑞 ;
王秋凤 ;
刘迎春 ;
刘颖慧 .
地理科学进展, 2011, 30 (07) :771-787
[5]   若尔盖高原泥炭沼泽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通量研究 [J].
王德宣 .
湿地科学, 2010, 8 (03) :220-224
[6]   湿地碳循环研究综述 [J].
胡启武 ;
吴琴 ;
刘影 ;
李晓峰 ;
尧波 ;
钟中罡 ;
卢伍山 .
生态环境学报, 2009, 18 (06) :2381-2386
[7]   三江平原湿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碳储量研究 [J].
王丽丽 ;
宋长春 ;
葛瑞娟 ;
宋艳宇 ;
刘德燕 .
中国环境科学, 2009, (06) :656-660
[8]   2000~2005年三江平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的影响研究 [J].
王宗明 ;
国志兴 ;
宋开山 ;
刘殿伟 ;
张柏 ;
张树清 ;
李方 ;
金翠 ;
杨婷 ;
黄妮 .
自然资源学报, 2009, 24 (01) :136-146
[9]  
广州市红树林和滩涂湿地生态系统与大气二氧化碳交换[J]. 康文星,赵仲辉,田大伦,何介南,邓湘雯.应用生态学报. 2008(12)
[10]   三江平原不同水位梯度湿地地上生物量动态特征 [J].
郭雪莲 ;
吕宪国 ;
戴国华 .
生态环境, 2008, 17 (05) :1739-1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