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树林湿地恢复研究进展

被引:86
作者
彭逸生
周炎武
陈桂珠
机构
[1] 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关键词
红树林; 恢复; 进展; 建议;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171.4 [生态建设与生态恢复];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红树林是生长在热带、亚热带隐蔽潮间带的独特植物群落,在过去几十年内因人口压力和经济发展而遭到严重破坏,质量下降,面积萎缩。近年来,尽管世界各地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进行红树林的恢复,然而由于缺乏造林技术资料、造林成活率低下、经营管理粗放,加上人为干扰和自然灾害的影响,红树林面积增长缓慢;造林成活率低依然是制约红树林湿地恢复的主要因素。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红树林湿地恢复四个方面的研究成果,即(1)宜林地选择,包括温度、底质、水文的环境条件研究;(2)树种选择与引种,包括乡土树种的选用和外来树种的引种状况;(3)栽培技术的应用,包括造林栽培技术与育苗技术,造林成本的比较;(4)植后管护及监测,包括幼林巡护、病虫害防治、生态监测,结合野外调查的结果,综述了红树林恢复的一些基本原理与应用实例。根据我国红树林湿地恢复的现状,提出今后红树林恢复研究的重点为:开展"退塘还林"工程,监测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恢复,深入探讨红树林的化感作用,营造红树林混交林,实现红树林的生态恢复。
引用
收藏
页码:786 / 797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70 条
  • [1] 人工红树林中黑口滨螺和黑线蜒螺分布的差异性
    陈光程
    叶勇
    卢昌义
    李蓉
    翁劲
    徐玉裕
    [J]. 应用生态学报, 2006, (09) : 1721 - 1725
  • [2] 人工红树林幼林藤壶危害及防治研究进展
    向平
    杨志伟
    林鹏
    [J]. 应用生态学报, 2006, (08) : 1526 - 1529
  • [3] 海南东寨港几种国外红树植物引种初报
    廖宝文
    郑松发
    陈玉军
    李玫
    曾雯
    郑德璋
    [J]. 中南林学院学报, 2006, (03) : 63 - 67
  • [4] 红树林生物多样性恢复
    叶勇
    翁劲
    卢昌义
    陈光程
    [J]. 生态学报, 2006, (04) : 1243 - 1250
  • [5] 人工生境条件下几种红树植物的净初级生产力比较研究
    彭友贵
    陈桂珠
    武鹏飞
    缪绅裕
    殷敏
    佘忠明
    [J]. 应用生态学报, 2005, (08) : 1383 - 1388
  • [6] 海南岛东寨港几种红树植物种间生态位研究
    廖宝文
    李玫
    郑松发
    陈玉军
    钟才荣
    黄仲琪
    [J]. 应用生态学报, 2005, (03) : 403 - 407
  • [7] 滩涂海水养殖生态模式研究
    黄凤莲
    陈桂珠
    夏北成
    彭友贵
    刘蔚秋
    佘忠明
    林俊雄
    [J]. 海洋环境科学, 2005, (01) : 16 - 20
  • [8] 三种泌盐红树植物对盐胁迫的耐受性比较
    叶勇
    卢昌义
    胡宏友
    谭凤仪
    [J]. 生态学报, 2004, (11) : 2444 - 2450
  • [9] 红树林滩涂海水种植-养殖生态耦合系统初步研究
    彭友贵
    陈桂珠
    佘忠明
    殷敏
    [J].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06) : 150 - 154
  • [10] 中国北部湾白骨壤红树林的虫害与研究对策
    范航清
    邱广龙
    [J]. 广西植物, 2004, (06) : 558 - 5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