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施肥对大麦生育期双季稻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和微生物商的影响

被引:16
作者
唐海明
郭立君
肖小平
汤文光
孙继民
汪柯
李微艳
机构
[1] 湖南省土壤肥料研究所
关键词
大麦; 长期施肥; 土壤微生物量碳; 土壤微生物量氮; 微生物商;
D O I
10.16258/j.cnki.1674-5906.2015.06.011
中图分类号
S154.36 [土壤微生物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长期有机无机肥配施定位试验条件下,关于不同施肥处理对稻田土壤微生物特性方面的研究目前还较少。为探明大麦(Hordaum vulgare L.)各个生育时期不同施肥处理对大麦-双季稻三熟制种植模式中稻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和微生物商的影响,以湖南宁乡长期定位试验为平台,应用氯仿熏蒸-K2SO4提取法和化学分析法系统分析了长达28年5种施肥处理之间(化肥、秸秆还田+化肥、30%有机肥+70%化肥、60%有机肥+40%化肥和无肥)稻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和微生物商及大麦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大麦各主要生育时期,长期施肥均能提高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和微生物商,各施肥处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和微生物商均随生育期推进呈增加的变化趋势,均于齐穗期达到最大值;其中,化肥、秸秆还田、30%有机肥和60%有机肥处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分别比无肥增加20.04%、26.47%、45.94%和51.42%,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含量分别比无肥增加12.87%、18.42%、32.16%和36.55%。60%有机肥和30%有机肥处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和微生物商均为最高,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其大小顺序表现为60%有机肥>30%有机肥>秸秆还田>化肥>无肥。各施肥处理大麦产量分别比无肥增产357.6、683.0、721.2和782.1 kg·hm-2。长期有机无机肥配施可以提高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和微生物商,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对提高土壤肥力和增产效果最好。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及微生物商可以反映土壤质量的变化,作为评价土壤肥力的生物学指标。
引用
收藏
页码:978 / 983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7 条
[1]   长期施肥对洞庭湖双季稻区水稻土有机碳、氮积累及其活性的影响 [J].
李文军 ;
彭保发 ;
杨奇勇 .
中国农业科学, 2015, 48 (03) :488-500
[2]   不同施肥模式对大麦-双季稻三熟种植模式中大麦干物质积累、分配及产量的影响 [J].
徐一兰 ;
唐海明 ;
程爱武 ;
肖小平 ;
汤文光 ;
孙继民 ;
李微艳 ;
杨光立 .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15, 46 (02) :64-71+99
[3]   不同施肥处理对红壤水稻土团聚体有机碳、氮分布和微生物生物量的影响 [J].
陈晓芬 ;
李忠佩 ;
刘明 ;
江春玉 .
中国农业科学, 2013, 46 (05) :950-960
[4]   长期施肥管理对红壤稻田土壤微生物量碳和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J].
卜洪震 ;
王丽宏 ;
尤金成 ;
肖小平 ;
杨光立 ;
胡跃高 ;
曾昭海 .
中国农业科学, 2010, 43 (16) :3340-3347
[5]  
长期施肥对稻田土壤有机氮、微生物生物量及功能多样性的影响[J]. 郝晓晖,胡荣桂,吴金水,汤水荣,罗希茜.应用生态学报. 2010(06)
[6]   长期有机无机肥配施对褐土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及酶活性的影响 [J].
贾伟 ;
周怀平 ;
解文艳 ;
关春林 ;
郜春花 ;
石彦琴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8, (04) :700-705
[7]   施肥措施对不同母质发育的稻田生态系统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 [J].
周卫军 ;
曾希柏 ;
张杨珠 ;
周清 ;
郭海彦 ;
颜雄 ;
陈建国 .
应用生态学报, 2007, (05) :1045-1050
[8]   洞庭湖区不同利用方式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的影响 [J].
彭佩钦 ;
吴金水 ;
黄道友 ;
汪汉林 ;
唐国勇 ;
黄伟生 ;
朱奇宏 .
生态学报, 2006, (07) :2261-2267
[9]   微生物商对亚热带地区土地利用及施肥制度的响应 [J].
刘守龙 ;
苏以荣 ;
黄道友 ;
肖和艾 ;
吴金水 .
中国农业科学, 2006, (07) :1411-1418
[10]   施肥制度与养分循环对稻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的影响 [J].
陈安磊 ;
王凯荣 ;
谢小立 .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5, (06) :1094-1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