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施肥处理对红壤水稻土团聚体有机碳、氮分布和微生物生物量的影响

被引:126
作者
陈晓芬 [1 ,2 ]
李忠佩 [1 ,2 ]
刘明 [1 ]
江春玉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大学
关键词
施肥; 红壤水稻土; 水稳性团聚体; 有机碳; 全氮; 微生物生物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1 [稻];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目的】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红壤水稻土水稳性团聚体组成、不同粒级团聚体中有机碳、氮含量与分布及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的影响,为揭示施肥对土壤肥力形成演变的影响机制提供重要理论依据。【方法】依托鹰潭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已进行了20年的长期定位试验,试验包括9个处理:对照(不施肥,CK)、有机质循环(C)、化学氮肥(N)、氮肥+有机质循环(NC)、化学氮磷肥(NP)、化学氮磷钾肥(NPK)、化学氮磷钾肥+有机质循环(NPKC)、化学氮磷肥(NK)和化学氮磷钾肥+1/2秸秆回田(NPKS)。采集各小区耕层土壤,利用湿筛法得到不同粒级水稳性团聚体,测定团聚体中有机碳、氮含量及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结果】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对>2 mm团聚体含量影响最大,与对照相比,施用有机肥的处理(NC、NPKC、C)该粒级团聚体含量分别提高了37.0%、22.6%和33.2%。各施肥处理下,有机碳、氮在1—2 mm团聚体中含量最高,在0.053—0.25 mm团聚体中含量最低,>0.25 mm大团聚体比<0.25 mm微团聚体含有更多的有机碳、氮。有机肥的施用显著提高了各粒级团聚体中有机碳、氮的含量,NC处理各粒级团聚体中有机碳、氮含量均最高,与对照相比,各粒级有机碳提高了17.0%—34.6%,全氮提高了25.8%—48.3%。0.25—1 mm和>2 mm粒级团聚体对全土有机碳和全氮的贡献率最大,前者贡献率分别为22.1%—30.3%和23.3%—33.7%,后者贡献率分别为24.7%—37.3%和25.5%—38.0%。不同施肥处理间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也有显著差异,与对照相比,NC、NPKC和C处理微生物量碳提高了122.1%、127.0%、94.0%,微生物量氮提高了92.0%、43.1%、91.1%。>2 mm团聚体含量与全土有机碳、全氮、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含量及水稻产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0.053 mm团聚体则与之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结论】水稳性大团聚体是土壤有机碳、氮的主要载体;有机肥的施用显著提高了水稳性大团聚体及其中有机碳、氮的含量,是改善土壤团粒结构,提高红壤生物功能和生产力的有效措施。
引用
收藏
页码:950 / 960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水稳定性团聚体及有机碳分布的影响 [J].
刘恩科 ;
赵秉强 ;
梅旭荣 ;
HWAT BingSo ;
李秀英 ;
李娟 .
生态学报, 2010, 30 (04) :1035-1041
[2]   长期施肥对红壤水稻土水稳性团聚体有机碳、氮分布与储量的影响 [J].
向艳文 ;
郑圣先 ;
廖育林 ;
鲁艳红 ;
谢坚 ;
聂军 .
中国农业科学, 2009, 42 (07) :2415-2424
[3]   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对红壤性水稻土团聚体中碳、氮分布的影响 [J].
陈惟财 ;
王凯荣 ;
谢小立 .
土壤通报, 2009, 40 (03) :523-528
[4]   不同利用方式旱地红壤水稳性团聚体及其碳、氮、磷分布特征 [J].
刘晓利 ;
何园球 ;
李成亮 ;
姜灿烂 ;
陈平帮 .
土壤学报, 2009, 46 (02) :255-262
[5]   不同利用方式和肥力红壤中水稳性团聚体分布及物理性质特征 [J].
刘晓利 ;
何园球 ;
李成亮 ;
王艳玲 .
土壤学报, 2008, (03) :459-465
[6]   不同施肥处理对红壤性水稻土团聚体的分布及有机碳、氮含量的影响 [J].
郭菊花 ;
陈小云 ;
刘满强 ;
胡锋 ;
李辉信 .
土壤, 2007, (05) :787-793
[7]   利用方式对砂质土壤有机碳、氮和磷的形态及其在不同大小团聚体中分布的影响 [J].
章明奎 ;
郑顺安 ;
王丽平 .
中国农业科学, 2007, (08) :1703-1711
[8]   长期不同施肥对黄泥土水稳性团聚体颗粒态有机碳的影响 [J].
周萍 ;
潘根兴 .
土壤通报, 2007, (02) :256-261
[9]   长期施肥对褐土有机碳和氮素在团聚体中分布的影响 [J].
孙天聪 ;
李世清 ;
邵明安 ;
不详 .
中国农业科学 , 2005, (09) :1841-1848
[10]   不同施肥模式对潮土有机碳组分及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 [J].
杨长明 ;
欧阳竹 ;
董玉红 .
生态学杂志, 2005, (08) :887-8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