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法意义上犯罪概念的实践展开

被引:11
作者
付立庆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
关键词
违法意义上的犯罪; 违法有责意义上的犯罪; 犯罪的人; 刑事责任年龄;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4.1 [总则];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刑法上的犯罪概念可以从违法和违法有责两个层面予以理解。其中,把握"违法意义上的犯罪"概念十分重要。传统理论认为犯罪概念具有单一性,禁锢了实践中对具体案件的处理;但实践中也有不少判决突破了传统理论的束缚,在"违法意义上的犯罪"方面迈出了重要步伐。在参与人欠缺刑事责任能力时,传统理论不区分间接正犯与教唆犯而一概认定为前者,存在疑问;而否定间接正犯的主张,亦不足取。理论与实践的良性互动,有利于判决书的说理,有利于同案同判,而在理论与实务的博弈之中,"违法意义上的犯罪概念"应该成为底线共识,至于阶层体系的具体样态,则是后续问题。
引用
收藏
页码:68 / 83
页数:16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犯罪构成要件理论的论争及其长远影响 [J].
周光权 .
政治与法律, 2017, (03) :17-34
[3]   间接正犯概念之否定——单一正犯体系的视角 [J].
刘明祥 .
法学研究, 2015, 37 (06) :98-115
[4]   《关于审理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理解与适用 [J].
陆建红 ;
杨华 ;
曹东方 .
人民司法, 2015, (17) :14-21
[5]   犯罪概念的分层含义与阶层犯罪论体系的再宣扬——以“教唆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规范理解为切入 [J].
付立庆 .
法学评论, 2015, 33 (02) :101-112
[6]   间接正犯概念不必存在 [J].
黎宏 ;
姚培培 .
中国刑事法杂志, 2014, (04) :34-47
[7]   刑法教义学的立场和方法 [J].
冯军 .
中外法学, 2014, 26 (01) :172-197
[8]   事后抢劫罪的成立条件 [J].
张明楷 .
法学家, 2013, (05) :111-130+178
[9]   伙同未达刑事责任年龄人作案可构成共同犯罪 [J].
张捷 ;
姚军 .
人民司法, 2013, (08) :64-66
[10]   犯罪构成四要件说的缺陷:实务考察 [J].
周光权 .
现代法学, 2009, 31 (06) :76-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