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降水和径流的长江源头氮素收支研究

被引:9
作者
肖桐 [1 ,2 ]
齐永青 [3 ]
王军邦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3]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
关键词
长江源; 氮收支; 氮沉降; 径流; 输沙;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14 [生态学(生物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生态环境相对脆弱的江河源区的生态系统过程和生态安全是人们关注的重点,氮素作为生态系统功能和过程的重要限制性因子,其平衡和收支研究对于深入理解和分析全球变化背景下的生态系统过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者利用降水,径流,输沙等数据,建立了长江上游源头地区简单的氮素收支过程,计算了长江上游源头区域的大气氮沉降总量,径流氮输出总量,泥沙氮输出总量,长江源头地区的氮收支总量,并得出以下结论:(1)长江源头地区氮素湿沉降主要集中在夏季,沉降量占到全年总湿沉降量的近70%,春季和秋季的沉降量基本相同;(2)长江源头地区氮湿沉降量为0.290—0.307gN/(m.2a),总沉降量为0.345—0.385gN/(m.2a)。在考虑径流损耗后,长江源头地区陆面实际获得的氮沉降总量为0.275—0.315gN/(m.2a);(3)输沙是流域氮损失的一个重要因素,泥沙携带的氮素有约10%溶解在径流中被径流携带。平均每年由于输沙造成的氮损失约为0.606gN/(m.2a);(4)整个长江源头地区平均每年由降水、径流和输沙作用产生的平均氮损失为-0.306N/(m.2a),说明整个长江上游源头流域是一个氮源。
引用
收藏
页码:5404 / 5412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重庆典型地区大气湿沉降氮的时空变化 [J].
袁玲 ;
周鑫斌 ;
辜夕容 ;
黄建国 .
生态学报, 2009, 29 (11) :6095-6101
[2]   藏东南大气氮湿沉降动态变化——以林芝观测点为例 [J].
贾钧彦 ;
张颖 ;
蔡晓布 ;
刘学军 .
生态学报, 2009, 29 (04) :1907-1913
[3]   30年来青海三江源生态系统格局和空间结构动态变化 [J].
徐新良 ;
刘纪远 ;
邵全琴 ;
樊江文 .
地理研究, 2008, (04) :829-838+974
[4]   祁连山中部高寒草甸土壤氮矿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J].
吴建国 ;
韩梅 ;
苌伟 ;
艾丽 ;
常学向 .
草业学报, 2007, (06) :39-46
[5]  
Storage;Patterns and Controls of Soil Nitrogen in China.[J].A.MOHAMMAT;.Pedosphere.2007, 06
[6]   长江源区高寒生态与气候变化对河流径流过程的影响分析 [J].
王根绪 ;
李元寿 ;
王一博 ;
沈永平 .
冰川冻土, 2007, (02) :159-168
[7]   长江-黄河源寒区径流量波动变化的气候因素分析 [J].
谢昌卫 ;
齐三红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 2007, (02) :251-255
[8]   温带典型草地土壤净氮矿化作用研究 [J].
刘杏认 ;
董云社 ;
齐玉春 ;
Manfred Domroes .
环境科学, 2007, (03) :633-639
[9]   陆地生态系统氮状态对碳循环的限制作用研究进展 [J].
任书杰 ;
曹明奎 ;
陶波 ;
李克让 .
地理科学进展, 2006, (04) :58-67
[10]   华北平原大气氮素沉降的时空变异 [J].
张颖 ;
刘学军 ;
张福锁 ;
巨晓棠 ;
邹国元 ;
胡克林 .
生态学报, 2006, (06) :1633-1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