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46 条
额尔古纳成矿带西北部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
被引:66
作者:
武广
[1
]
孙丰月
[2
]
赵财胜
[3
]
丁清峰
[2
]
王力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成矿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2]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3] 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
来源: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造山型金矿;
额尔古纳成矿带;
蒙古-鄂霍茨克造山带;
中国东北;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51 [金];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额尔古纳成矿带是中国东北重要的银、铅、锌、铜、钼多金属成矿带,它位于蒙古-鄂霍茨克造山带的东南缘。最近,额尔古纳成矿带西北部发现了砂宝斯、老沟、小伊诺盖沟等金矿床和一些金矿点。这些金矿受洛古河-二根河韧性剪切带和额尔古纳河韧性剪切带控制,矿体常赋存于韧性剪切带的次级张扭性断裂构造中。矿石中硫化物含量一般不超过3%,且硫化物以黄铁矿为主。流体包裹体有气液两相、含 CO2三相和纯 CO2包裹体3种类型。气相成分以 H2O、CO2和 N2为主,含少量H2S、CH4为特征。流体包裹体的盐度低,介于2.06~8.54%NaCl eqv 之间。老沟金矿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介于171℃~452℃之间,平均295℃,小伊诺盖沟金矿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69℃~493℃,平均亦为295℃,均属中温热液矿床。老沟金矿成矿压力为61~122MPa,平均82MPa;小伊诺盖沟金矿成矿压力为38~172MPa,平均93MPa。前者成矿深度介于6~9km,平均7km;后者成矿深度为4~11km,平均8km。上述金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与世界造山型金矿类似,形成于蒙古-中朝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之间的陆-陆碰撞造山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2227 / 2240
页数:14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