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剖面反映的柴西新生代变形对青藏高原隆升的响应

被引:8
作者
王亚东 [1 ]
方小敏 [2 ,1 ]
张涛 [1 ]
迟云平 [1 ]
刘栋梁 [2 ]
机构
[1] 兰州大学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盆地与资源环境研究中心
关键词
平衡剖面; 缩短率与缩短速率; 青藏高原隆升; 柴西地区;
D O I
10.13885/j.issn.0455-2059.2009.06.017
中图分类号
P542 [构造运动];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柴达木盆地为一中新生代盆地,位于青藏高原北缘,盆内中新生代地层发育很好地记录了印度-欧亚板块自约55 Ma以来碰撞传到高原北缘的地质事件.在最新的高精度磁性地层绝对年代控制下,通过盆内西部五条北东-南西向地震大剖面,用平衡剖面方法恢复了新生代以来盆地因两大板块碰撞而引起的地壳收敛缩短量.结果显示:在宏观上柴西地区存在两个相对快速收缩期:早始新世-渐新世和晚中新世或上新世-现今(E1+2末-N1,43.80~22.00 Ma和N2~2或N2~3-现今,8.20或2.65~0 Ma)和两个相对较弱收缩期:中生代末-早始新世和渐新世-晚中新世(Mz-E1+2初期,65.00~43.80 Ma和N1末-N2~2,22.00~2.65 Ma)以及两个主要的断裂活动期次,早期路乐河组末-下干柴沟组上段时期(E1+2-E3~2)和晚期上油砂山组至今(N2~2-Q).在微观上,盆地内部受自身断裂活动的控制,发育了独特的形态.表明在印欧板块碰撞高原隆升的早期,柴西地区就开始变形响应,随后盆地在整个新生代发展过程中,都处于板块碰撞高原隆升的大环境影响下而发生整体的变形缩短,同时自身的断裂活动控制了盆地的微观形态.
引用
收藏
页码:28 / 35+40 +40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42 条
  • [1] 根据湖相沉积碳氧同位素估算青藏高原古海拔高度
    吴珍汉
    赵逊
    叶培盛
    吴中海
    胡道功
    周春景
    [J]. 地质学报, 2007, (09) : 1277 - 1288
  • [2] 柴达木盆地中、新生代构造演化及其对油气的控制
    吴光大
    葛肖虹
    刘永江
    袁四化
    巩庆林
    陈言忠
    沈亚
    [J]. 世界地质, 2006, (04) : 411 - 417
  • [3] 柴达木盆地北缘中、新生代盆地性质及构造演化
    王信国
    曹代勇
    占文锋
    刘天绩
    [J]. 现代地质, 2006, (04) : 592 - 596
  • [4] 甘肃临夏盆地8~6MaBP的构造变化
    徐先海
    方小敏
    付开道
    [J]. 兰州大学学报, 2006, (06) : 1 - 5
  • [5] 柴达木盆地新生代构造演化与沉积特征
    王步清
    [J]. 新疆石油地质, 2006, (06) : 670 - 672
  • [6] 青藏高原腹地中新世早期古大湖的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吴珍汉
    吴中海
    胡道功
    赵逊
    叶培盛
    [J]. 地质通报, 2006, (07) : 782 - 791
  • [7] 1.2~0.6 MaBP青藏高原的隆升与东亚地表各圈层的相互作用
    王勇
    潘保田
    崔明
    [J]. 兰州大学学报, 2006, (03) : 1 - 7
  • [8] Structural and Geochronological Evidence for Multiple Episodes of Tertiary Deformation along the Ailaoshan-Red River Shear Zone, Southeastern Asia, Since the Paleocene[J]. ZHANG Jinjiang1, *, ZHONG Dalai2, SANG Haiqing2 and ZHOU Yong2 1 The Key Laboratory of Orogenic Belts and Crustal Evolution, Ministry of Education, China;School of Earth and Space Sciences,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1 2 Institute of Geology and Geophys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P. O. Box 9825, Beijing 100029.Acta
  • [9] 新生代柴达木盆地构造演化与油气勘探领域
    王桂宏
    谭彦虎
    陈新领
    马立协
    苏爱国
    张水昌
    张斌
    [J]. 中国石油勘探, 2006, (01) : 80 - 84+8
  • [10] 同沉积挤压盆地构造演化恢复的平衡剖面方法及其应用
    周建勋
    [J]. 地球学报, 2005, (02) : 151 - 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