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生态红线框架体系和划定方法研究

被引:22
作者
尚文绣 [1 ]
王忠静 [1 ,2 ]
赵钟楠 [3 ]
邱冰 [3 ]
郑志磊 [1 ]
机构
[1] 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
[2] 清华大学水沙科学与水利水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3] 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
关键词
水生态红线; 框架体系; 红线划定; 指标; 生态需水;
D O I
10.13243/j.cnki.slxb.20150540
中图分类号
TV213.4 [水利资源的管理、保护与改造];
学科分类号
082802 ;
摘要
水生态红线是水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途径,将从管理机制上为水生态安全提供更可实施的保障。本文通过对水生态系统表象特征和水生态系统演化过程的关联分析,提出了水生态保护的红线框架体系:水量红线、空间红线和水质红线,阐释了三条红线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内涵。综合生态需水、淹没面积、生态健康评价方法,嵌入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相关规范,提出了兼顾自然和社会属性的水生态红线分级方法,建立了水生态红线指标体系。以淮河水系淮滨、王家坝和蚌埠断面为例,进行了水生态红线划定的示例应用。本文提出的三位一体的水生态红线框架体系和红线划定方法,弥补了水生态保护红线机制研究的空缺,为水生态保护研究与实践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引用
收藏
页码:934 / 941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37 条
[1]   淡水水生生态系统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途径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J].
杨平 ;
仝川 .
生态学报, 2015, 35 (20) :6868-6880
[2]   水电生态红线理论框架研究及要素控制初探 [J].
陈凯麒 ;
陶洁 ;
葛怀凤 .
水利学报, 2015, 46 (01) :17-24
[3]   基于频率法的河道最小生态流量计算 [J].
张涛 ;
李光吉 ;
冉令贺 .
人民黄河, 2014, 36 (03) :32-34
[4]   城市生态红线体系构建及其与管理制度衔接的研究 [J].
吕红迪 ;
万军 ;
王成新 ;
于雷 ;
姜文锦 .
环境科学与管理, 2014, 39 (01) :5-11
[5]   渤海生态红线划定的指标体系与技术方法研究 [J].
许妍 ;
梁斌 ;
鲍晨光 ;
兰冬东 ;
于春艳 ;
马明辉 .
海洋通报, 2013, 32 (04) :361-367
[6]   洪水资源利用生态适度性研究——以淮河为例 [J].
王忠静 ;
廖四辉 ;
崔惠娟 ;
朱金峰 ;
张炎斋 .
水力发电学报, 2013, 32 (01) :81-88
[7]   太湖湖滨带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J].
李春华 ;
叶春 ;
赵晓峰 ;
王秋光 ;
陈小刚 ;
孔祥龙 ;
卢少勇 ;
徐东炯 ;
陈桥 .
生态学报, 2012, 32 (12) :3806-3815
[8]   划定生态红线 创新生态系统管理 [J].
饶胜 ;
张强 ;
牟雪洁 .
环境经济, 2012, (06) :57-60
[9]   基于形态结构特征的洞庭湖湖泊健康评价 [J].
帅红 ;
李景保 ;
夏北成 ;
刘春平 ;
李玉丹 .
生态学报, 2012, 32 (08) :2588-2595
[10]   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指标体系 [J].
彭文启 .
中国水利, 2012, (07) :1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