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38 条
1961—2010年四川盆地霾气候特征及其影响因子
被引:26
作者: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陈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贵州省气候中心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国气象局气溶胶与云降水重点开放实验室

赵天良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国气象局气溶胶与云降水重点开放实验室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国气象局气溶胶与云降水重点开放实验室

郑小波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贵州省气候中心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国气象局气溶胶与云降水重点开放实验室
机构:
[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国气象局气溶胶与云降水重点开放实验室
[2] 贵州省气候中心
来源:
关键词:
霾;
气溶胶;
消光系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51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X16 [环境气象学];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2 ;
摘要:
利用1961—2010年四川盆地122个气象站观测资料,分析了四川盆地年平均霾日数时空分布特征及霾日数季节和年变化趋势,探讨了近50 a四川盆地大气干消光系数、风速、能源消耗和人口等因素与霾日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961—2010年四川盆地122个站年平均霾日数为62.5 d,霾日数最多的站可达100.0 d以上。霾日数有明显季节变化,四川盆地冬季霾日数最多(28.4 d),春季和秋季次之,夏季最少(5.9 d)。四川盆地有104个站霾日数年变化呈增加的趋势,其中有71个站通过了置信度99%的检验,霾日数增加最多的为四川省内江地区的戚远,气候倾向率为42.0 d/10 a;霾日数增加最少的为成都市的新都,气候倾向率为0.4 d/10 a。四川盆地有18个站霾日数年变化呈下降的趋势,仅7个站点通过了置信度99%的信度检验,霾日数减少最多的为四川北部广元地区的南江,气候倾向率为-16.7 d/10 a。霾日数的年变化与大气干消光系数呈显著正相关,与风速呈显著负相关,与四川盆地的能源消耗和人口增长呈显著正相关。
引用
收藏
页码:100 / 107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38 条
[1]
北京一次持续霾天气过程气象特征分析
[J].
唐宜西
;
张小玲
;
熊亚军
;
赵秀娟
;
范广洲
;
王京丽
.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3, 29 (05)
:12-19

唐宜西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
中国气象局北京城市气象研究所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

张小玲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气象局北京城市气象研究所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

熊亚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市气象台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

赵秀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气象局北京城市气象研究所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

范广洲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

王京丽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气象局北京城市气象研究所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
[2]
北京区域2013严重灰霾污染的主被动遥感监测
[J].
李正强
;
许华
;
张莹
;
张玉环
;
陈澄
;
李东辉
;
李莉
;
侯伟真
;
吕阳
;
顾行发
.
遥感学报,
2013, 17 (04)
:919-928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张玉环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国家环境保护卫星遥感重点实验室

陈澄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国家环境保护卫星遥感重点实验室

李东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国家环境保护卫星遥感重点实验室

李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国家环境保护卫星遥感重点实验室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吕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国家环境保护卫星遥感重点实验室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3]
我国灰霾天气的成因分析及研究进展综述
[J].
周刚
;
夏慧
.
广州化工,
2013, 41 (12)
:168-170+192

周刚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信阳市辐射环境安全技术站 信阳市辐射环境安全技术站

夏慧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信阳市环境监测站 信阳市辐射环境安全技术站
[4]
天津大气能见度与相对湿度和PM10及PM2.5的关系
[J].
宋明
;
韩素芹
;
张敏
;
姚青
;
朱彬
.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3, 29 (02)
:34-41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韩素芹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天津市气象局 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张敏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天津市气象局 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姚青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天津市气象局
中国气象局云雾物理环境重点开放实验室 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朱彬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国气象局大气物理与大气环境重点开放实验室 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5]
哈尔滨冬季重污染日气象特征
[J].
钟幼军
;
国世友
.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3, 29 (01)
:23-27

钟幼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黑龙江省气象台

国世友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黑龙江省气象台
[6]
重庆区域性灰霾天气下大气污染分析初探
[J].
黄伟
;
翟崇治
;
余家燕
;
鲍雷
;
唐晓
.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 37 (07)
:142-146

黄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重庆市环境监测中心

翟崇治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重庆市环境监测中心

余家燕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重庆市环境监测中心

鲍雷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重庆市环境监测中心

唐晓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重庆市环境监测中心
[7]
近10年中国大陆MODIS遥感气溶胶光学厚度特征
[J].
罗宇翔
;
陈娟
;
郑小波
.
生态环境学报,
2012, 21 (05)
:876-883

罗宇翔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贵州省山地气候与资源重点实验室/贵州省山地环境气候研究所

陈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贵州省山地气候与资源重点实验室/贵州省山地环境气候研究所

郑小波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贵州省山地气候与资源重点实验室/贵州省山地环境气候研究所
[8]
雾天气向霾天气转化时气溶胶颗粒物的动力学特性
[J].
丁珏
;
刘义
;
李家骅
;
张宝亮
;
王庆涛
.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2, 28 (02)
:91-96

丁珏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上海大学上海市应用数学和力学研究所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9]
中国气溶胶分布的地理学和气候学特征
[J].
郑小波
;
罗宇翔
;
赵天良
;
陈娟
;
康为民
.
地理科学,
2012, 32 (03)
:265-272

郑小波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贵州省山地环境气候研究所贵州省山地气候与资源重点实验室 贵州省山地环境气候研究所贵州省山地气候与资源重点实验室

罗宇翔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贵州省山地环境气候研究所贵州省山地气候与资源重点实验室 贵州省山地环境气候研究所贵州省山地气候与资源重点实验室

赵天良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Air Quality Research Divis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ranch Environment Canada Ontario 贵州省山地环境气候研究所贵州省山地气候与资源重点实验室

陈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贵州省山地环境气候研究所贵州省山地气候与资源重点实验室 贵州省山地环境气候研究所贵州省山地气候与资源重点实验室

康为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贵州省山地环境气候研究所贵州省山地气候与资源重点实验室 贵州省山地环境气候研究所贵州省山地气候与资源重点实验室
[10]
2010年广州亚运会期间灰霾天气分析
[J].
吴兑
;
廖碧婷
;
吴晟
;
陈慧忠
;
李菲
;
李海燕
;
艾卉
.
环境科学学报,
2012, 32 (03)
:521-527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廖碧婷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 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

吴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香港科技大学环境学部 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

陈慧忠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 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

李菲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 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

李海燕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 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

艾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广东省气候中心 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