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噶尔盆地南缘卡因迪克地区油气成藏模式研究

被引:13
作者
林小云 [1 ,2 ]
覃军 [1 ,2 ]
聂婉 [1 ,2 ]
倪倩 [1 ,2 ]
机构
[1] 长江大学油气资源与勘探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关键词
油源对比; 油气运移; 成藏期次; 成藏模式; 卡因迪克地区; 准噶尔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以油气藏形成的静态要素为基础、以各要素的动态演化过程为主线,通过生物标志化合物对比、烃源岩热演化、流体包裹体分析以及典型油气藏解剖,厘清了准噶尔盆地南缘卡因迪克地区油气来源、成藏过程,建立油气成藏模式。卡因迪克地区原油可分为3类,分别源自侏罗系煤系地层、古近系湖相泥岩以及二者混源,以侏罗系油源为主。该地区主要接受了2期油气充注,分别距今10~8 Ma和2 Ma左右,第二期充注包含第一期充注所形成古油藏的调整。卡因迪克地区砂层主要受北部物源控制,与南部连通性差,油气在侧向上主要通过区域性不整合运移,断层是沟通深部油源及古油藏调整的关键因素。在断裂和背斜的双重控制下,油气藏类型以断控—挤压型背斜油气藏为主,成藏主控因素为沟通烃源的断层,成藏模式为混源、垂向运移为主、2期成藏、晚期为主。
引用
收藏
页码:304 / 309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7 条
[1]   准南四棵树凹陷烃源岩评价及分布研究 [J].
林小云 ;
覃军 ;
陈哲 ;
徐莹 ;
邓晓晖 .
石油天然气学报, 2013, 35 (11) :1-5+173
[2]   论致密大油气田成藏模式 [J].
赵靖舟 ;
李军 ;
曹青 ;
白玉彬 ;
耳闯 ;
王晓梅 ;
肖晖 ;
吴伟涛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3, 34 (05) :573-583
[3]   准中地区油气成藏关键期的厘定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J].
谭绍泉 .
断块油气田, 2013, 20 (05) :551-555
[4]   东濮凹陷沙一段自生油气藏成藏条件及成藏模式 [J].
高渐珍 ;
徐田武 ;
薛国刚 ;
韩燕君 ;
虎新军 ;
倪军锋 ;
何锋 ;
张梦瑜 .
断块油气田, 2013, 20 (04) :417-421
[5]   下扬子黄桥地区龙潭组流体包裹体特征与油气成藏期次 [J].
李建青 ;
夏在连 ;
史海英 ;
花彩霞 ;
王馨 .
石油实验地质, 2013, 35 (02) :195-198
[6]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致密储层流体包裹体特征与成藏期次 [J].
时保宏 ;
张艳 ;
张雷 ;
杨亚娟 ;
李慧 .
石油实验地质, 2012, 34 (06) :599-603
[7]   准噶尔盆地乌夏断裂带输导体系对油气运聚的控制 [J].
李秀鹏 ;
于洁 ;
许晶 .
断块油气田, 2012, 19 (05) :559-563
[8]   流体包裹体在油气成藏研究中的应用 [J].
高勇 ;
牟智全 ;
王永凯 ;
窦红坤 ;
曾建宏 .
特种油气藏, 2012, 19 (04) :37-41+152
[9]   海拉尔-塔木察格盆地中部断陷输导体系类型及其控藏作用 [J].
李明义 ;
岳湘安 ;
江青春 ;
王洪伟 ;
吴育林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2, 33 (03) :407-416+423
[10]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下组合油气来源及成藏模式 [J].
李相博 ;
刘显阳 ;
周世新 ;
刘化清 ;
陈启林 ;
王菁 ;
廖建波 ;
黄军平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2, 39 (02) :172-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