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环境法律的体系化

被引:98
作者
徐以祥
机构
[1] 西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
关键词
环境法律; 体系化; 内在体系; 外在体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2.68 [环境保护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8 ;
摘要
我国的环境法律在总体结构和功能上存在体系性的问题,需要借助于法律体系化的理论来将其体系化。法律体系化包括以法律原则为核心的内在价值体系构建和以法律规则为主要形态的外在规则体系构建两个维度。作为问题应对性的领域性法律,环境法律的体系化还应当符合增进环境法律的整体功能这一要求。我国的环境法律体系化应当从内在价值体系构建、完善环境法律的总体结构和增强环境法律制度的体系功能三个方面进行推进。
引用
收藏
页码:83 / 95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39 条
[21]  
比较法总论[M]. 法律出版社 , (德)K·茨威格特(KonradZweigert), 2003
[22]   环境质量目标主义:关于环境法直接规制目标的思考 [J].
徐祥民 .
中国法学, 2015, (06) :116-135
[23]   适于法治的法律体系模式 [J].
雷磊 .
法学研究, 2015, 37 (05) :3-27
[25]   中国的环境法治建设 [J].
翟勇 .
人民法治, 2015, (05) :51-53
[27]  
环境基本法体系结构的比较分析[J]. 李挚萍.清华法治论衡. 2013(03)
[28]   行政法学的体系化建构与均衡 [J].
赵宏 .
法学家, 2013, (05) :34-54+176
[29]   我国民法立法的体系化与科学化问题 [J].
孙宪忠 .
清华法学, 2012, 6 (06) :46-60
[30]   对修改我国环境保护法的再思考 [J].
曹明德 .
政法论坛, 2012, 30 (06) :175-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