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3种沉积物重力流及其含油气性

被引:56
作者
李相博 [1 ]
陈启林 [1 ]
刘化清 [1 ]
完颜容 [1 ]
慕敬魁 [2 ]
廖建波 [1 ]
魏立花 [1 ]
机构
[1]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北分院
[2]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勘探部
关键词
砂质碎屑流; 浊积岩; 沉积物重力流; 含油气性; 延长组; 鄂尔多斯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依据大量岩心、露头观察与分析测试资料,在鄂尔多斯盆地湖盆中心深水区延长组长6段识别出3种类型的沉积物重力流,即砂质碎屑流、经典浊积岩和滑塌岩,其中砂质碎屑流是在我国陆相含油气盆地中新发现的一种砂体成因类型,属于层流;而经典浊积岩由浊流作用形成,属于紊流;滑塌岩则是在深水环境中由于滑动、滑塌作用形成的滑塌变形体。三者在流变学特征上存在本质差别,以往延长组深水沉积研究夸大了浊流的沉积作用。从时空分布看,三者在空间上相互依存,在时间上相互转化;从含油气性看,砂质碎屑流最好,经典浊积岩A段次之,而滑塌岩较差。进一步研究认为,砂质碎屑流为湖盆中心地区油井产量的主力贡献者,其平面分布控制着油气藏的富集与高产。
引用
收藏
页码:16 / 21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大型坳陷湖盆沉积坡折带特征及其对砂体与油气的控制作用——以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为例 [J].
李相博 ;
刘化清 ;
陈启林 ;
完颜容 ;
魏立花 ;
冯明 ;
廖建波 ;
马玉虎 .
沉积学报, 2010, 28 (04) :717-729
[2]   陆相湖盆深水砂质碎屑流成因机制与分布特征——以鄂尔多斯盆地为例 [J].
邹才能 ;
赵政璋 ;
杨华 ;
付金华 ;
朱如凯 ;
袁选俊 ;
王岚 .
沉积学报, 2009, 27 (06) :1065-1075
[3]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砂质碎屑流储集体的首次发现 [J].
李相博 ;
刘化清 ;
完颜容 ;
魏立花 ;
廖建波 ;
马玉虎 .
岩性油气藏, 2009, 21 (04) :19-21
[4]   鄂尔多斯盆地晚三叠世湖盆浊积岩发育特征及地质意义 [J].
傅强 ;
吕苗苗 ;
刘永斗 .
沉积学报, 2008, (02) :186-192
[5]  
西秦岭和松潘地体三叠系深水沉积[J]. 孟庆任,渠洪杰,胡健民.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7(S1)
[6]  
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深湖沉积与油气聚集意义[J]. 陈全红,李文厚,高永祥,郭艳琴,冯娟萍,张道峰,曹红霞,梁积伟.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7(S1)
[7]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期湖盆演化及其成因分析 [J].
刘化清 ;
袁剑英 ;
李相博 ;
完颜容 ;
廖建波 .
岩性油气藏, 2007, (01) :52-56
[8]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上三叠统长6油层组湖底扇特征 [J].
夏青松 ;
田景春 .
古地理学报, 2007, (01) :33-43
[9]   鄂尔多斯盆地白豹地区长6油层组湖底滑塌浊积扇沉积特征及其研究意义 [J].
郑荣才 ;
文华国 ;
韩永林 ;
王海红 ;
郑超 ;
蔡家兰 .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06) :566-575
[10]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延长组浊积岩体系及油气勘探意义 [J].
陈全红 ;
李文厚 ;
郭艳琴 ;
梁积伟 ;
崔军平 ;
张道锋 .
地质学报, 2006, (05) :656-6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