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盆地乐山—龙女寺古隆起地区震旦系储层沥青地球化学特征及意义

被引:31
作者
田兴旺 [1 ]
胡国艺 [2 ,3 ]
李伟 [2 ,3 ]
李贤庆 [1 ]
苏桂萍 [1 ]
徐宜瑞 [2 ,3 ]
蔡笛 [2 ,3 ]
魏海朴 [1 ]
机构
[1]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
[2]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3]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油气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储层沥青; 反射率; 元素组成; 碳同位素;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通过对四川盆地乐山—龙女寺古隆起地区储层沥青样品进行全岩镜下测定,发现该区震旦系灯影组储层中存在大量储层沥青,并对样品进行沥青反射率测定、有机元素分析和碳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古隆起地区震旦系灯影组储层沥青等效镜质体反射率(R′O)值分布在2.06%3.0%之间,平均值为2.62%,储层沥青H/C原子比和O/C原子比仅为0.30~0.43和0.01~0.03,表明沥青的成熟度高,基本上处于成熟—过成熟阶段,生烃潜力较低;S/C原子比为0.03~0.06,与长兴组(P2ch)和飞仙关组(T1f)储层沥青S/C原子比相比偏低,表明古隆起地区灯影组储层沥青受硫酸盐热化学还原反应(TSR)影响较小;此外,储层沥青碳同位素值分布在-36.8‰-34.5‰之间,平均值为-35.7‰,在四川盆地各层位干酪根和沥青碳同位素值中其值最低,比塔里木盆地海相原油的碳同位素值还要低。结合四川盆地地质构造背景,对比各层位烃源岩干酪根碳同位素,认为古隆起地区震旦系灯影组储层沥青主要来源于下寒武统筇竹寺组烃源岩,属古油藏深埋时在高温、高压作用下裂解成气后的热演化沥青—焦沥青。
引用
收藏
页码:982 / 990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1]   黔中隆起震旦系灯影组高热演化沥青地球化学特征及差异分析 [J].
朱东亚 ;
金之钧 ;
彭勇民 ;
张荣强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3, 24 (02) :382-387
[2]   四川盆地东北部海、陆相储层沥青组成特征及来源 [J].
朱扬明 ;
李颖 ;
郝芳 ;
邹华耀 ;
郭彤楼 .
岩石学报, 2012, 28 (03) :870-878
[3]   四川盆地震旦系灯影组油气四中心耦合成藏过程 [J].
刘树根 ;
秦川 ;
孙玮 ;
王国芝 ;
徐国盛 ;
袁海锋 ;
张长俊 ;
张志敬 .
岩石学报, 2012, 28 (03) :879-888
[4]   四川盆地威远—资阳地区震旦系储层沥青特征及意义 [J].
崔会英 ;
张莉 ;
魏国齐 ;
胡国艺 ;
梁峰 ;
向杰 .
石油实验地质, 2008, (05) :489-493+498
[5]   川东北飞仙关组储层固体沥青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气源指示意义 [J].
王铜山 ;
耿安松 ;
孙永革 ;
熊永强 ;
刘德汉 ;
李霞 .
沉积学报, 2008, (02) :340-348
[6]   普光气田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及气源探讨 [J].
马永生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8, (01) :1-7
[7]   中国叠合盆地深层海相油气成藏条件与富集区带 [J].
赵文智 ;
汪泽成 ;
张水昌 ;
王红军 .
科学通报, 2007, (S1) :9-18
[8]   川东石炭系气藏中固体沥青形成机理探讨 [J].
李艳霞 ;
钟宁宁 .
石油实验地质 , 2007, (04) :402-404+410
[9]   四川盆地威远—资阳地区震旦系油裂解气判定及成藏过程定量模拟 [J].
孙玮 ;
刘树根 ;
马永生 ;
蔡勋育 ;
徐国盛 ;
王国芝 ;
雍自权 ;
袁海锋 ;
盘昌林 .
地质学报, 2007, (08) :1153-1159
[10]   川中—川东南地区震旦系—下古生界沥青来源及成烃演化 [J].
徐国盛 ;
袁海锋 ;
马永生 ;
刘树根 ;
蔡勋育 ;
王国芝 ;
盘昌林 .
地质学报, 2007, (08) :1143-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