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型超高压变质带的地质特征及其研究意义:以西南天山、柴北缘超高压变质带为例

被引:17
作者
张立飞
吕增
张贵宾
宋述光
机构
[1] 造山带与地壳演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关键词
大洋型超高压变质; 冷俯冲带; 西南天山; 柴北缘;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88.3 [变质岩];
学科分类号
070901 ;
摘要
在总结洋壳深俯冲超高压变质带的基本地质特征的基础上,较深入地论述了洋壳深俯冲超高压变质作用研究意义和存在的问题.大洋型超高压变质带的基本特征是以典型的洋壳组合的原岩建造为特征,其变质作用峰期温度较低属于低温榴辉岩相范围,在递进和退变过程中出现蓝片岩相变质过程,具有低的、冷俯冲带的地热梯度,并且在岩石组合方面常常与蛇绿岩带伴生.大洋型超高压变质带的深入研究对于建立冷俯冲带变质反应系列,探讨俯冲带的水流体是如何被带到地幔深处以及建立冷俯冲带超高压变质作用类型都具有重要意义.深俯冲超高压变质洋壳岩石抬升、折返机制的研究是目前超高压变质作用研究最具挑战性的问题之一,其深入研究对于探讨超高压变质作用发生机理、建立更加广泛的超高压变质岩石抬升、折返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洋壳深俯冲超高压变质岩作为俯冲到地幔深度又折返到地表的岩石,见证了俯冲与折返的全过程,是研究俯冲变质带中元素地球化学行为及其物质循环的最理想场所之一;洋壳俯冲到陆壳俯冲-碰撞是俯冲碰撞造山带形成演化的基本方式,也是目前板块构造理论研究的前沿领域.同时,对中国西部西南天山和柴北缘2个具有洋壳深俯冲特征的超高压变质带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也展开了讨论。
引用
收藏
页码:2166 / 2175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40 条
[1]   西阿尔卑斯Zermatt-Saas洋壳深俯冲超高压变质带与我国新疆西南天山超高压变质带的比较 [J].
张立飞 ;
吕增 ;
李旭平 ;
Kurt Bucher .
高校地质学报, 2007, (03) :498-506
[2]   南阿尔金—柴北缘高压-超高压变质带研究进展、问题及挑战 [J].
张建新 ;
孟繁聪 ;
CGMattinson .
高校地质学报, 2007, (03) :526-545
[3]   洋壳深俯冲超高压变质作用研究及其地质意义 [J].
张立飞 .
地质通报, 2007, (09) :1079-1085
[4]   极端条件下的变质作用——变质地质学研究的前沿 [J].
张立飞 .
地学前缘, 2007, (01) :33-42
[5]   柴北缘鱼卡河榴辉岩围岩的变质时代及其地质意义 [J].
陈丹玲 ;
孙勇 ;
刘良 .
地学前缘, 2007, (01) :108-116
[6]   柴北缘绿梁山高压基性麻粒岩的变质演化历史:岩石学及锆石SHRIMP年代学证据 [J].
张建新 ;
孟繁聪 ;
于胜尧 ;
戚学祥 .
地学前缘, 2007, (01) :85-97
[7]   新疆北部石炭纪-二叠纪独特的构造-成矿作用:对古亚洲洋构造域南部大地构造演化的制约 [J].
肖文交 ;
韩春明 ;
袁超 ;
陈汉林 ;
孙敏 ;
林寿发 ;
厉子龙 ;
毛启贵 ;
张继恩 ;
孙枢 ;
李继亮 .
岩石学报, 2006, (05) :1062-1076
[8]   新疆西南天山超高压榴辉岩、蓝片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大地构造意义 [J].
艾永亮 ;
张立飞 ;
李旭平 ;
曲军峰 .
自然科学进展, 2005, (11) :1346-1356
[9]   柴北缘鱼卡河榴辉岩的变质演化——石榴石成分环带及矿物反应结构的证据 [J].
陈丹玲 ;
孙勇 ;
刘良 ;
张安达 ;
罗金海 ;
王焰 .
岩石学报, 2005, (04) :1039-1048
[10]   柴北缘超高压变质带沙柳河蛇绿岩型地幔橄榄岩及其意义 [J].
张贵宾 ;
宋述光 ;
张立飞 ;
牛耀龄 ;
舒桂明 .
岩石学报, 2005, (04) :1049-1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