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MI模型在小麦区域试验产量组成性状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17
作者
姚霞
李伟
颜泽洪
魏育明
伍铃
郑有良
不详
机构
[1] 四川农业大学小麦研究所
[2] 四川省农科院作物所
[3] 四川农业大学小麦研究所 雅安
[4] 雅安
[5] 成都
关键词
区域试验; 小麦; AMMI模型; 产量性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2.1 [小麦];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为了解AMM I模型在小麦区域试验产量组成性状分析中的应用效果,利用AMM I模型对2002年四川省小麦区域试验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分析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时,AMM I模型优于多元回归和相关分析。AMM I模型中的极显著和显著项能分别解释产量、生育期、有效穗、株高、穗粒数和千粒重等性状92.6%、76.6%、80.1%、76.4%、68.4%和72.9%的交互作用平方和。AMM I模型双标图和稳定性参数Di可以分析产量性状在不同地点下的稳定性。稳定性Di值分析表明,品系和环境的变化均能对穗粒数的稳定性产生较大影响,而品系的变化对生育期影响较小,地点对株高的影响也较小;千粒重不稳定的品系更易检测出产量的不稳定性;有效穗差异大的地点,其对产量的鉴别力相对较弱;而穗粒数变化大的地点,则对产量的鉴别力较强。
引用
收藏
页码:111 / 115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AMMI模型在棉花区域试验中的应用 [J].
曾献英 .
棉花学报, 2004, (04) :233-235
[2]   用AMMI模型分析作物区域试验中的地点鉴别力 [J].
李本贵 ;
阎俊 ;
何中虎 ;
李仲来 .
作物学报, 2004, (06) :593-596
[3]   小麦新品种川农16产量评价和分析 [J].
李伟 ;
郑有良 ;
兰秀锦 ;
魏育明 ;
颜泽洪 .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03, (04) :284-288
[4]   AMMI模型在旱地小麦区域试验中的应用 [J].
高海涛 ;
王书子 ;
王翠玲 ;
吴少辉 ;
张学品 ;
吕树作 .
麦类作物学报, 2003, (04) :43-46
[5]   用AMMI模型分析杂交水稻基本性状的稳定性 [J].
刘文江 ;
李浩杰 ;
汪旭东 ;
周开达 .
作物学报, 2002, (04) :569-573
[6]   小麦品种区域试验精确度及精度分析 [J].
伍玲 ;
朱华中 .
西南农业学报, 2002, (02) :13-15
[7]   基于AMMI模型的品种稳定性分析 [J].
张泽 ;
鲁成 ;
向仲怀 .
作物学报, 1998, (03) :304-309
[8]   作物品种区试数据分析的主效可加互作可乘模型(AMMI)图形 [J].
王磊 ;
杨仕华 ;
沈希宏 ;
谢芙贤 .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1998, (02) :21-26
[9]   运用AMMI模型分析水稻多点双列杂交试验 Ⅰ.组合的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分析 [J].
蒋开锋 ;
曾德初 ;
郑家奎 ;
况浩池 ;
曾宪平 ;
龙太康 ;
邵启明 ;
吴凡 .
西南农业学报, 1998, (01) :13-20
[10]  
实用统计分析及其DPS数据处理系统[M]. 科学出版社 , 唐启义,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