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池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及与环境因子的典范对应分析

被引:53
作者
王华 [1 ]
杨树平 [1 ]
房晟忠 [1 ]
余富朝 [2 ]
冯文波 [1 ]
刘丽萍 [1 ]
机构
[1] 昆明市环境监测中心
[2] 昆明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关键词
滇池; 浮游植物; 群落结构; 环境因子; 典范对应分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173 [环境植物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2013年3、5、7和11月对滇池浮游植物群落进行监测,共检出浮游植物6门31属,主要由绿藻门、蓝藻门、硅藻门组成.浮游植物平均丰度值7482×10~4 cells/L,3月绿藻门占优势,优势种为栅藻;5、7、11月均以蓝藻门占优势,优势种均为微囊藻.对31属浮游植物与10个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典范对应分析(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CCA),结果表明:电导率、DO、TN、TP、CODMn是影响滇池浮游植物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蓝藻能适应较高氮磷营养盐,还受到电导率、CODMn、DO、pH值影响;绿藻能适应高的水温、pH值和CODMn,同时受到氮磷营养盐、DO、电导率的影响;硅藻能适应高的pH值、CODMn,还受到氮磷营养盐、水温、DO、电导率的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544 / 552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镜泊湖浮游藻类组成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分析 [J].
汪星 ;
刘录三 ;
李黎 ;
周娟 ;
王瑜 ;
夏甫 ;
夏阳 .
中国环境科学 , 2015, (11) :3403-3413
[2]   辽东湾网采浮游植物粒级结构的胁迫响应 [J].
宋伦 ;
宋广军 ;
王年斌 ;
赵海勃 ;
田金 ;
杨爽 ;
杜静 .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 (09) :2764-2771
[3]   古夫河着生藻类优势种体积与水质因子的相关性研究 [J].
刘奕伶 ;
葛继稳 ;
李艳元 ;
彭凤姣 ;
甘娟 ;
谷金普 .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 (07) :2182-2191
[4]   CO浓度升高对湖泊浮游藻类与浮游细菌耦合关系的影响 [J].
陈姝 ;
郭照冰 ;
方华 ;
李汛 ;
邢鹏 .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07) :2209-2216
[5]   夏、秋季北黄海营养盐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机制 [J].
李延伟 ;
胡莹莹 ;
陈淑梅 .
中国环境科学 , 2013, (06) :1060-1067
[6]   太湖不同湖区夏季蓝藻生长的营养盐限制研究 [J].
许海 ;
秦伯强 ;
朱广伟 .
中国环境科学, 2012, 32 (12) :2230-2236
[7]   滇池北部湖区浮游植物时空格局及相关环境因子 [J].
代龚圆 ;
李杰 ;
李林 ;
宋立荣 .
水生生物学报, 2012, 36 (05) :946-956
[8]   红枫湖水库冬春季浮游生物群落与环境因子的典范对应分析 [J].
夏品华 ;
马健荣 ;
李存雄 ;
林陶 ;
詹金心 ;
伍庆 .
环境科学研究, 2011, 24 (04) :378-386
[9]   2005年夏季长江口水域浮游植物群集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J].
栾青杉 ;
孙军 .
生态学报, 2010, 30 (18) :4967-4975
[10]   升温过程对藻类复苏和群落演替的影响 [J].
谭啸 ;
孔繁翔 ;
于洋 ;
史小丽 ;
张民 .
中国环境科学, 2009, 29 (06) :578-5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