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行仲裁执行司法监督制度结构的反思与调整——兼论仲裁裁决不予执行制度

被引:34
作者
张卫平
机构
[1] 天津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仲裁执行; 不予执行; 撤销仲裁裁决; 执行裁决权; 审执分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5.7 [仲裁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6 ;
摘要
仲裁裁决不予执行制度试图实现被申请人的权利救济和国家对仲裁更全面监督的双重目的。但由于这一具有司法监督职能的制度被置于执行阶段,不予执行事由实质上成为一种被申请人针对执行请求的抗辩主张,从而与司法审查监督无关。且由于抗辩一旦成立即具有废除仲裁裁决执行力和既判力的双重后果,导致抗辩主张与实际效果的背离。现行制度的这一结构导致了审判权与执行权(执行裁决权)行使的混同。这一结构性缺陷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在认识上误认为仲裁裁决当然具有执行力。但在仲裁和执行法理上,执行力专属于国家司法机关,仲裁作为民间裁决要具有可执行性,必须经过司法机关的审查确认。这一过程是审判权的运用,而非执行权的运用。有鉴于此,应当专门设置对仲裁裁决可执行性的审查程序,即由权利人向法院提出对仲裁裁决的确认申请,法院予以审查确认。法院的确认裁决与仲裁裁决共同成为执行根据。该程序是一种特殊的审理程序,兼具诉讼性和非讼性。该程序使国内仲裁裁决的执行与国外及我国港澳台地区仲裁裁决的执行保持了一致,也进一步实现了审执分离,使国家对仲裁执行的监督更为合理。
引用
收藏
页码:116 / 131
页数:16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   仲裁裁决撤销事由的解析及调整 [J].
张卫平 .
经贸法律评论, 2018, (01) :104-118
[2]   仲裁裁决撤销程序的法理分析 [J].
张卫平 .
比较法研究, 2018, (06) :10-25
[3]   什么是法教义学?——基于19世纪以后德国学说史的简要考察 [J].
雷磊 .
法制与社会发展, 2018, 24 (04) :100-124
[4]  
论调解协议司法确认案件的执行依据[J]. 张宝成.民事程序法研究. 2016(02)
[5]   民事审判权与执行权的分离研究 [J].
肖建国 .
法制与社会发展, 2016, 22 (02) :39-49
[6]   论审执分离的路径选择 [J].
洪冬英 .
政治与法律, 2015, (12) :153-161
[7]   既判力相对性原则:根据、例外与制度化 [J].
张卫平 .
法学研究, 2015, 37 (01) :68-86
[8]  
新《民事诉讼法》对不予执行仲裁裁决事由修改的理解与适用[J]. 黄文艺.北京仲裁. 2012(03)
[9]   关于仲裁裁决不予执行制度完善的思考 [J].
王亚明 .
北京市工会干部学院学报, 2008, (02) :40-43
[10]   建议取消不予执行仲裁裁决的司法监督方式 [J].
肖晗 .
河北法学, 2001, (03) :5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