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不同季节地表温度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12
作者
何冬燕 [1 ]
田红 [1 ]
邓伟涛 [2 ]
机构
[1] 安徽省气候中心
[2]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基金
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地表温度; 经验正交函数; 异常变化;
D O I
10.13878/j.cnki.jnuist.2014.06.010
中图分类号
P423.3 [地面温度变化];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基于欧洲中尺度气象预报中心(ECMWF)提供的ERA-Interim地表温度,利用经验正交函数(EOF)等方法,分析了青藏高原四季地表温度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发现:青藏高原春、夏、冬季地表温度变化以整体型为主,并且大部地区地表温度呈现升高的趋势;秋季地表温度略有下降趋势,并且以东部和西部地表温度的反向型异常变化最为显著.此外还发现,青藏高原不同季节地表温度的异常变化具有一定的联系,其中整体型变化可以持续3个季节.
引用
收藏
页码:558 / 569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27 条
[1]   1961—2001年青藏高原大气热源的气候特征 [J].
钟珊珊 ;
何金海 ;
管兆勇 ;
温敏 .
气象学报, 2009, 67 (03) :407-416
[2]   气溶胶对青藏高原气候变化影响的数值模拟分析 [J].
李新周 ;
刘晓东 .
干旱气象, 2009, (01) :1-9
[3]   青藏高原中、东部局地因素对地温的双重影响(Ⅱ):砂层和水被 [J].
吕兰芝 ;
金会军 ;
王绍令 ;
薛娴 ;
何瑞霞 ;
于少鹏 .
冰川冻土, 2008, (04) :546-555
[4]   青藏高原中、东部局地因素对地温的双重影响(Ⅰ):植被和雪盖 [J].
金会军 ;
孙立平 ;
王绍令 ;
何瑞霞 ;
吕兰芝 ;
于少鹏 .
冰川冻土, 2008, (04) :535-545
[5]   青藏高原地面加热场强度与ENSO循环的关系 [J].
李栋梁 ;
何金海 ;
汤绪 ;
雷小途 ;
侯依玲 .
高原气象, 2007, (01) :39-46
[6]   青藏高原地面加热场强度变化及其与太阳活动的关系 [J].
李栋梁 .
高原气象, 2006, (06) :975-982
[7]   近30年青藏高原年平均0cm地温的分布和变化特征 [J].
建军 ;
余锦华 ;
达琼 .
气象, 2006, (02) :64-69
[8]   青藏高原地表温度的变化分析 [J].
李栋梁 ;
钟海玲 ;
吴青柏 ;
张拥军 ;
侯依玲 ;
汤懋苍 .
高原气象, 2005, (03) :291-298
[9]   冻土路基表面的融化指数与冻结指数 [J].
程国栋 ;
江灏 ;
王可丽 ;
吴青柏 .
冰川冻土, 2003, (06) :603-607
[10]   青藏高原局地因素对近地表层地温的影响 [J].
王绍令 ;
丁永建 ;
赵林 ;
小池俊雄 .
高原气象, 2002, (01) :85-89